返回

第四百一十七章 教东宫知识,驱使儒臣为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一十七章 教东宫知识,驱使儒臣为引! (第2/3页)

皇也正因为改制,而使大明如今中兴,路无饿殍,乡无荒田。先生,您觉得呢?”

    范景文一时都不想干这东宫属官了。

    因为张贵在一旁如此教导,让他实在无法教。

    作为一名官僚,范景文也天然的喜欢安逸。

    宁肯性命也不要,也不想折腾,让自己变得不安逸,所以他本能地希望太子在将来成为皇帝后,也不要再去折腾。

    毕竟可以预见的是,如今的大明,在将来太子当皇帝后,肯定已经天下无事!

    天下肯定咸平,甚至比宋仁宗时期都要好,毕竟宋仁宗时期还有个西夏和辽在一边虎视眈眈呢,而将来太子当皇帝后,可以说半点威胁都没有,与正统初年差不多,只要自己不折腾,绝对能承平多年,迎来大明版的文景之治。

    而这无疑足矣!

    毕竟黎民不饥不寒,就可称小康也。

    但范景文无法否认张贵的观点,因为他也不能违心地说,现在比较好的制度将来不会出现弊病,也不能违心的说,天子只要有德就能做到不会再加赋于民。

    “范公最好不要在这时自称才疏学浅而要辞官,吾荐公为殿下讲官,首先看重的是公的操守,其次是看重公的理念与吾不同,故才让公为殿下讲官,目的就是为了让殿下能兼听不同的声音,进而便于思考分辨。读书不辨析怎么能分明呢?”

    “何况殿下将来一旦为君,听到不同类的观点会更多,而那时就需要他自己有个判断,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能独立思考,才是能成为明君的前提。”

    张贵似乎看出了范景文所想,也就在这时候先提了一句。

    范景文听后自然不敢再说辞职不干的事,只道:“国舅爷说的是,君心当如镜,要能明辨是非,殿下身为储君,如今是当训练能兼听各类声音而有所明断之能。”

    但也因此,范景文意识到这位国舅爷教太子根本就没打算按照成自古圣人要求的明君模板来教太子,竟然不是先教太子何为君德,何为圣学。

    准确地说,就不是教!

    而是在引导太子去思考,自己名义上是东宫老师,其实不过是被国舅爷用来作为引导太子主动思考的引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