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六十一章 吏制大改,打击走私!(第八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六十一章 吏制大改,打击走私!(第八更) (第2/3页)

等的胥吏在任外官后,且考成还优等,或者立下大功的或者其父母为国家壮烈而死的人,总该让他们可以有进京考选京官的机会吧?”

    不等这些人回答,张贵就道:“就这么定了!就像内廷给了你魏忠贤这样的不善读书之平民一个机会参与中枢的机会一样,也得给他们一个机会,哪怕这个希望很渺茫呢,也不至于让他们想着裂土自立的事。”

    “行,就依国舅爷所言,反正这样的人也不多。”

    袁可立先点头道。

    其他制策大臣也跟着点首。

    他们都是明白人,知道给块肉将底下的人吊着,的确更利于体系的稳定。

    于是,接下来不久,袁可立这个吏部尚书便正式上题本,奏请改革吏制,给天下胥吏可以参加科举或铨叙为外官,也就是地方官的机会。

    按照大明的官制,地方上的巡按御史、巡抚、总督这些其实属于京官,因为他们的真正官衔都是六部部堂或都察院风宪官。

    所以,这些胥吏最高只可能做到布政使、按察使。

    但这对于天下胥吏而言,已经是个积极的信号。

    何况,对任外官或为国立功尽忠的胥吏出身者,还会择优选为京官培养。

    虽然可能是很少的人,才会得到这个机会,但又怎么能不算是好事呢。

    就如买彩票中五百万的机会虽然小,但只要有,哪怕是名义上有,就会有人愿意为此努力的。

    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制策司几个人议定的事,哪怕皇帝天启因为沉迷科技创造没有参与,也基本上会板上钉钉。

    而接下来,在奏请皇帝于大朝会上宣布供群臣廷议时,已经不过是走个过场,群臣们也已经学乖了,而不会再提出异议,只对细节处补充一下。

    所以,很快改吏制的诏书就正式向全国颁布。

    而一时间,天下胥吏中,有进取心的皆奔走相告起来,自认自己有了光宗耀祖的机会。

    许多胥吏因此开始存了进步的心思,而继续坚持积极推行新政,且积极保证新政不会在执行中变质,即便灵活执行新政时也开始是向利于社稷民生的方向执行,而不是只想办法利用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