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零三章 应对政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零三章 应对政策 (第2/3页)

更宽阔的舞台。”

    听到这个回答,李一楠眼睛微微发光,整个人十分的激动。

    在李一楠的心里,一直想要做一份事业出来。

    等了这么久,李一楠总算等到这么一个机会了。

    听着两个人之间的对话,于君浩这个时候反应了过来。

    “李总,邮电局那边同意我们多接手几个区域吗?”于君浩问道。

    李兴文笑着摆了摆手,“不是几个区域,是整个深城的邮电局。”

    听到这个回答,李一楠两个人同时倒吸了一口凉气。

    在他们看来,能够经营几个区域的邮电局,就已经非常厉害了。

    没想到李兴文一出手,就把整个深城的邮电局全部拿下。

    这么一个结果,是他们想都没有想过的。

    就在昨天,他们还讨论过这件事情。

    李一楠清楚知道李兴文的能力,他说到了肯定能够做到。

    可是在说到和做到中间,是需要时间的。

    按照李一楠的估计,最少要一年的事情,飞龙才有可能接手整个深城的邮电局。

    仅仅一天时间过去,这个目标就已经达成了。

    只能说这种速度,太过于吓人了。

    “李总,对方答应的这么快吗?”李一楠好奇道。

    李兴文微微一笑,“他们现在只能答应,没有其他办法了。”

    “为什么?”李一楠问道。

    对于这件事情,李一楠是真的想不明白。

    在商业管理这方面,李一楠的思绪非常的清晰,嗅觉非常的灵敏。

    可是在其他方面,李一楠表现的就没有那么厉害了。

    只能说老天给每个人的东西,都是比较公平的。

    有非常擅长的一面,自然有不擅长的一面。

    李一楠对于政策这一块,从来都不怎么了解。

    深城邮电局的情况,以及国家的一些政策,李一楠知道的并不多。

    李兴文解释了一下后,李一楠和于君浩这下全明白过来。

    怪不得李兴文这么有信心,原来是因为这些原因。

    国家不再给国企兜底,分税制的推行,让每个地方的财政压力增大了很多。

    手底下这些国企不能赚钱的话,那就会出大问题的。

    现在李兴文愿意接手,当地政府自然是高兴的。

    李兴文要的股份并不够高,他们就更乐见其成了。

    “李总您放心,我肯定不会让你失望的。”李一楠直接道。

    李兴文微微一笑,“还有一件事情,需要你来处理。”

    “李总,什么事情?”李一楠问道。

    此时的李一楠,心情十分的激动。

    他觉得等了很久的机会,现在总算是到了。

    “惠城邮电局那边有意向跟我们合作,条件合适的话,我们可以答应下来。”

    李一楠惊呼道:“李总,我们一口气就要接受两个市的邮电局?”

    “怎么?没信心?”李兴文笑着问道。

    李一楠赶紧摇头,“李总,我是被这个速度吓到了。”

    话是这样说,李兴文他们却能明显的感觉到,李一楠一点都不害怕。

    甚至李一楠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欣喜。

    看到这一幕,于君浩一脸的苦笑。

    这样的一个表现,难道就是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吗?

    在听到要掌管一整个市的邮电局,于君浩心里全是担心。

    至于说两个市的话,于君浩现在已经有压力了。

    于君浩是真的想不明白,接下来的工作要怎么展开。

    这两个市加起来,邮电局的数量肯定超过了五百。

    面对这么多数量的邮电局,开始的工作要怎么做,于君浩是一点头绪都没有。

    看李一楠那高兴的样子,就好像巴不得尽快开展工作一样。

    于君浩真的只能感慨一句,人与人的悲欢是不相通的。

    “你们不要想太多,正常工作就行了。至于惠城那边,主要还是看他们的条件。”李兴文直接说。

    这个时候,于君浩直接站了出来。

    “李总,我还是想会研发所,接下来的事情我可能帮不上什么忙。”

    听到于君浩这样说,李兴文一点都不意外。

    说到底,于君浩就是一个研发型的人才。

    管理方面,他是真的不在行。

    李一楠赶紧道:“于经理,是不是我哪里做的不好,你对我不满意?”

    此时的李一楠,还以为是他的原因。

    从这一点能够看出来,李一楠确实改变了很多。

    于君浩赶紧道:“跟你没有关系,我只是不太适合这个工作。”

    “行,你在这里培养一个负责人,就直接会研发所。”李兴文说。

    听到李兴文这样说,于君浩十分的开心。

    “谢谢李总。”

    安排完这件事情后,李兴文便直接回到了昌东。

    此时昌东有一件事情,需要李兴文亲自做决定。

    自从天龙2.0dvd上市之后,市场反响相当的不错。

    此时,飞龙的对手们纷纷拿出了应对政策。

    索尼和爱多的政策都差不多,那就是降价。

    现如今这两家的产品,价格方面要比飞龙低不少。

    关于这件事情,之前在总结大会上讨论过一次。

    李兴文让彭永林他们,给出一个具体的应对方案。

    经过这几天的市场调查,彭永林他们已经做出了一份方案。

    至于这份方案通不通过,那得看李兴文的意思。

    李兴文急着赶回昌东,就是为了解决这件事情。

    vcd和dvd是飞龙的拳头产品,市场方面绝对不容有失。

    在李兴文回昌东的路上,李兴文之前在京城做的演讲,此时已经开始传播。

    说起来,这件事情过去有一段时间了。

    现在才传播出来,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就是现如今的新闻媒体,传播速度快不到哪里去。

    李兴文演讲的第二天,京城大部分地方都已经知道了。

    要传到其他的地方去,是需要时间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件事情才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至于第二个原因,那就是跟京城大学这边有一定的关系。

    关于这一次的新闻,京城大学要求媒体写好之后,必须给他们过目一下。

    有一些内容,京城大学不希望通过媒体这边传播出去。

    对于这一点,媒体们自然是欣然答应的。

    京城大学作为华夏最出名的大学之一,他有这样的资格提要求。

    两种因素影响之下,这件事情过了这么久,才开始向外传播。

    现如今大半个华夏,都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情。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李兴文会到京城大学演讲。

    京城大学作为华夏最有名的大学之一,里面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天之骄子。

    他们毕业之后,可能会成为没个行业的顶梁柱。

    没有哪一个公司,不希望跟京城大学合作。

    现在京城大学主动邀请李兴文,这里面的意义就非常明显了。

    京城大学对于飞龙,那是相当的看好。

    要知道这次的演讲,是京城大学主动发出的邀请。

    从这一点可以看得出来,李兴文的名气和地位,已经超越了很多人。

    就连京城大学这样的名校,都主动抛出了橄榄枝。

    这件事情,马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他们都很想知道,李兴文到底在京城大学说了些什么。

    很快,关于李兴文在京城大学的详细演讲,就登上了报纸。

    说是演讲,其实就是李兴文回答学生的一些问题。

    这一次媒体们很聪明,开头并没有把李兴文的回答写出来。

    一上来,他们先把学生的问题全部提了出来。

    看到这些问题后,所有人都在想着李兴文会怎么回答。

    有了自己的想法后,这些人再去看李兴文的回答,想法和看法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果然,很多人看到李兴文的回答之后,都直接沉默了。

    就比如说第一个问题,有学生说李兴文是不是真的跟媒体上描述的一样优秀。

    关于这一个问题,大部分人觉得稍微应付一下就可以了。

    没想到李兴文说的全是实话,一点作假都没有。

    李兴文似乎对于这些媒体的宣传,一点都不感激。

    要知道这些媒体,现在可是在说李兴文的好话。

    李兴文的这个回答,就等于是在拆台了。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以后还会有媒体再为李兴文说好话吗?

    外人看起来很重要的事情,李兴文其实并不关心。

    名气这个东西,李兴文要求的并不多。

    媒体说不说好话,李兴文其实并不在乎。

    李兴文在乎的是飞龙的名声,他个人名气其实没有什么所谓。

    至于外界的人会怎么讨论,李兴文就更加不在乎了。

    李兴文要做的是一个企业,并不是要把他自己变成一个圣人。

    这样做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要告诉其他人,李兴文只是一个普通人。

    没有什么三头六臂,没有什么天赋异禀,李兴文同样会犯错误。

    如果任由媒体把李兴文捧那么高,以后一旦犯错被爆出来的话,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情。

    现在的李兴文,跟飞龙是高度捆绑的。

    李兴文一旦出事,整个飞龙都会出问题。

    这么一种局面,自然不是李兴文想看到的。

    现在李兴文自曝他根本就不优秀,以后想要攻击他的那些人,就没有那么容易找突破口了。

    李兴文的这些想法,外界的人肯定是不知道的。

    他们对于李兴文的回答,剩下的只有疑惑了。

    至于后面那些问题,就让很多人更加无法理解了。

    李兴文不愿意赚大钱,反而愿意赚小钱。

    这么一种想法,似乎跟所有人都是背道而驰。

    现如今的华夏企业,恐怕没有一个人是这样想的。

    普通人看到李兴文的回答,脑海里想的只有这些。

    可是那些商业大佬,看到这些回答之后,对李兴文十分的佩服。

    在华夏经济如此过热的情况下,李兴文能够做到这一点,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这种精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在很多人看来,现如今华夏的经济发展过热。

    几乎所有的企业,追求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效益。

    在他们看来,每年的销售额越多,就代表他们企业发展的越好。

    在很多明智的人看来,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主要是看他的潜力。

    光看市场销售额的话,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

    一款产品要受到消费者的喜欢,凭的还是自身的产品力。

    在很多时候,一款产品之所以受到市场欢迎,那是因为它没有取代性的产品。

    一旦有更好的产品出现,那么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