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建造太空电梯 (第2/3页)
科技,而且舰体、发动机等设备都十分昂贵,所以现有的大部分火箭基本都是一次性运载火箭。
早在前几年把两颗通信卫星送上太空同步轨道的阿丽亚娜5型运载火箭,在当时的报价为每次发射任务1.78亿美元。德尔塔五型重型火箭是州国现役的最大型号运载火箭,能够将11吨有效载荷送上月球,8.8吨有效载荷送上火星轨道。如此强大的能力下费用也极其高昂,每次发射高达4亿美元。
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希望能有一种足够简单,运载能力也足够大的新型设备,用于取代笨重的火箭,让人类得以大规模进入太空。
比如太空电梯!
1895年,一位中年人正在参观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在当时埃菲尔铁塔还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看着高耸入云的塔尖,这位中年人突发奇想:能不能在赤道上建造一座直通太空的塔,像圣经里的巴别塔一样,这样一来人们乘坐升降梯就可以到达太空。
这个中年人就是现代航空航天之父,俄罗斯火箭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若干年后,科幻大师阿西莫夫在他的长篇《天堂的喷泉》中详细阐述了太空电梯的建造过程:
“在赤道上空36000公里的同步宇宙空间站里,把一条缆索和地面上巨大的轨道塔链接,由于该空间站和地球同步,所以相对于地球来说空间站就是静止的,如此一来就可以不使用火箭也能进入太空,有效载荷也可以大幅提高。”
任何人在看到太空电梯后,都会惊叹于它的简单明了,因此在科幻作品中,高耸入云的太空电梯成了人类文明未来往返近地轨道的标配。
“但问题是,太空电梯对材料的要求太高了,想用太空电梯连接地球与太空,就必须准备若干条长达10万公里的缆绳,而且要把保证这些超级缆绳不会被星球引力压垮撕碎,同时也不会被自己的质量压断,最重要的是这些缆绳的造价必须足够便宜,唯有如此,太空电梯才能逐渐在全球开枝散叶。”鲁剑一阵见血地指出了问题所在。
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