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教育要从小抓起 (第3/3页)
一步的努力,使此地摆脱了「穷山恶水出刁民」的状况,进而面向更美好的未来。
将理论与现实结合后,少年询问:「那位前辈也是儒门中人吗?」
答桉自然是肯定的:「是。」
察觉到蔺重阳语气中的波动,映云骞小心翼翼的欲言又止:
「那他……」
「牺牲了,尸身被葬入圣葬骨林,名字被刻入门内圣地,感其恩,记其贤,望追其列。」
蔺重阳的语气有些沉重,在他记忆中,是自己与师叔帮他们做的手续,并且亲自送他们出门。
当他们再回来之时,已经是一具具尸体,一个个名字,别说与他同届的儒生,便是晚几届的,亦没有剩下几名。
这是他们自己做下的选择,用一己性命,救万民于水火,无疑是值得的,后人亦会引以为荣。
前人以己之生命,贯彻了救世护世之信念,而活下来的人,不仅要将前人之信念肩负,更要连带那份责任一同承接,然后,去接续未竟的事业。
苦境的变化,足以证明,这条道路是正确的。
「他们这样做,值得吗?」
映云骞有些不太能理解,现实发生之事,与他在书中看到的不太一样。
蔺重阳抬起左手,摸了摸少年的头发:「既然决定要加入儒门,有些道理,你便需要早些明白。
牺牲,是否能用值得来衡量?信念,是否需要他人之肯定?」
城镇的街道上,虽然不能算人山人海,但也绝对谈不上少,各种摊位从街头摆到街尾,甚至还有来自其他地方的商贩。
不同的香气,以及各种烟火味,弥漫在空气之中,不时还能听到几句叫卖声,让人眼花缭乱。
从小到大,映云骞其实很少有时间,来逛像这样的市集,因为他们家算是隐居,平日中不是在练武,便是在读书,与普通百姓的交集并不多。
蔺重阳的问题,让少年有些迷茫,毕竟,他不过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
「我曾在书中看到过,所谓杀身以成仁,舍生以取义,但是,现在的我还不太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