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七十三章 宝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七十三章 宝塔 (第2/3页)

何看待士人的?”

    士人。

    夏允彝甚至都不用他引以为豪的清流文人来称呼,反而是选择了士人的称呼。

    士农工商兵。

    在这样的等级划分制度之下,夏允彝提及士人,何尝不是另一种层面上,询问朱由校大明所谓的与士大夫共天下,到底还存不存在。

    听着夏允彝的话,朱由校嘴角一撇。

    与士大夫共天下这玩意,最早可以追溯到刘邦那个老流氓身上,最早的话,是“与天下豪士贤大夫共定天下,同安辑之。”

    而两汉察举制的制度化,就是以刘邦这句话作为基础而形成的。

    然而两汉时期的共治天下,治的是天下的民,而不是整个国家,士大夫阶级们可以担任刺史郡守,去实现皇帝对于地方的统治,却基本没有资格对国家大事指手画脚。

    三国两晋的时代,士大夫阶层已经形成了士族门阀,开始垄断整个士大夫阶层的政治途径,九品中正制更是让士族门阀的嚣张气焰愈演愈烈,权臣开始架空天子,更是比比皆是。

    在五胡乱华的一顿乱杀之后,南北豪族大融合,产生了“王与马共天下”的这一说法,士族门阀们达到了巅峰,然而门阀做大了,骚操作就来了。

    垄断知识,垄断文化的士族门阀可能做梦都没有想到,他们看不上的武人,猛然造反。

    偌大盛唐顷刻间分崩离析不复存在。

    而门阀崩塌之后,他们又一次回到了世家大族的起跑线上,可是伴随着五代十国的你方唱罢我登场,无数“寒门”,也走上了权力场,和这些曾经的世家大族们,走到了同一舞台之上。

    赵宋时期,在赵匡胤还在的时候,说了诸如“本朝与士大夫,百姓共治天下。”“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者。”等话。

    加上赵宋重文轻武,对文人的种种待遇之优厚远超其余朝代,就导致了读书人人上人心态的形成。

    士族们顺着高梁河车神的惨败,就给“本朝与士大夫,百姓共治天下。”改成了与士大夫共天下。

    百姓?

    在士大夫阶层的眼里,甚至还不如猪狗牛马。

    要不然终宋一朝,高利贷这玩意为啥那么盛行?

    赵宋尽管经济发达,可是同样的,是无数百姓的血泪。

    开封府和汴梁城的繁华,背后是全国之力的供奉。

    而因为离不开士大夫的帮衬,主动将士大夫阶层提到了皇室阶层一个段位的老赵家,成功的将那失去了权柄的黑手再度扶持起来,甚至演变的更加可怕。

    这是一只覆盖在华夏之上的黑手,而如今,伴随着堡宗的失利和妥协,大明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噱头,再一度被鼓吹了起来。

    换成朱元璋和朱棣在的时候,哪有什么言官敢为了名声直接去风闻奏事?

    哪有抢着要挨廷杖的?

    可是终究啊,士大夫这个阶层,是不可避免的。

    朱由校拍了拍夏允彝的肩头道:“别说甚士人,还是说读书人吧。”

    “因为士人,这对于朕而言,真的只不过是贬义词而已。”

    “大明养士百年,养出来的多是废物,反倒是诸如王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