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 洗髓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章 洗髓经 (第3/3页)

就和那位舍父逃走的乞丐一样愚蠢。

    这听起来有些大逆不道,与顿悟派的慧能的观点更是针锋相对。

    这也是神秀输给慧能,最终没能成为禅宗六祖的原因。

    传闻五祖弘忍禅师欲传下衣钵,命众弟子作佛偈以考验慧根。

    神秀作佛偈曰: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一众弟子心服口服,但是弘忍禅师却觉得他的佛偈未见本性。

    后慧能作佛偈曰: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此佛偈得到弘忍禅师大加赞赏,言慧能悟性非常,佛偈直指本心,遂将衣钵传与他,成就禅宗六祖之名。

    后世也因此多言慧能悟性在神秀之上。

    陆青却觉得不然,神秀不是输在悟性,而是输在他不够唯心。

    神秀主张渐悟,劝戒世人学习佛门经典,明悟教义,这样可以慢慢提升心境,一点点擦去心中的尘埃,就像擦去镜子上的灰尘一般。

    这是符合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来源于实践。

    而慧能主张顿悟,认为人人皆有慧根,不必拘泥于教义,也不用刻意学习佛门经典,只要一朝顿悟便可立地成佛。

    这就是彻底的唯心主义了。

    至于为什么唯物的神秀最终输给了唯心的慧能,原因其实很简单:

    因为禅宗说到底是宗教,不是学堂。

    宗教要的是信徒,不是要学者。

    显然慧能的顿悟派更能收获信徒。

    因为你不必做什么,也不用去学那艰难晦涩的佛经,只要常念“阿弥陀佛”,一朝顿悟便可立地成佛。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六祖慧能确实将禅宗发扬光大了,他也成为了达摩之后,禅宗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但是这并不代表神秀不如慧能,他只是输在不合适。

    在宗教性质的禅宗中讲唯物主义,自然比不过彻底唯心的慧能。

    可是陆青自身却是偏向神秀的。

    他这一路走来,都是靠着自己一点一滴积累,从苦练十几年拳术,到九死一生吞服两枚内丹,没有哪一样靠的是顿悟的。

    他自觉也不是那种悟性卓绝的妖孽,更相信自身的努力。

    至于陆竹为什么将这篇佛偈送给他,大概是想让他坚守本心吧。

    陆竹怕他因为拥有了强大力量而蒙蔽了内心,告诫他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