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75【作者疯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75【作者疯了】 (第2/3页)

亲所料即将成为印度内务部的高级官员,然而在英国的学习经历竟然成为他整个人生抹不去的屈辱史。

    去英国前,他从未觉察自己肤色与口音的异样;来到英国,他觉得自己的肤色使自己看起来“不像个人”,公交车上没有人愿意与他同坐,因为女孩子会咯咯地笑:“他嘴里有股臭咖喱味!”久而久之,杰姆不再开口,唯一愿意与他作伴的是房东的狗。

    看到这里,帕特尔教授已经失去了淡定,“他怎么敢写!他怎么敢写出来!”

    帕特尔教授内心里有着一种不可置信的惊吓感,因为作者竟然提及了印度社会上严重的种姓问题,而且他有种预感,作者肯定不会就那么一笔带过,很可能纵贯全文。

    这可是很多印度作家、文人都不太愿意谈及的地方啊!

    这就是帕特尔教授和大多数此时此刻的读者,看到《失去之遗传》这一段落时,心中的惊涛骇浪!

    “对了,他还是学生。”

    旋即帕特尔教授想起作者只是个孩子,这才释然。

    小孩子,没那么多心机,胆子大点也正常.....

    可以理解,可以理解....

    心理安慰着。

    帕特尔教授已经将身子坐直,之前他一直都是躺在沙发上以一种非常随意而又舒适的姿势看着书。现在显得认真多了。

    继续往下看。

    ......

    这段心酸的屈辱史并没有把杰姆锻造成为一名坚强的民族主义者,恰恰相反,杰姆回国真正当上**官后却继续拥护印度继往开来的司法体系的不平等,并且竭尽全力将自己打扮成伪装的英国绅士。小说开篇读者就能看到他在贫困潦倒的晚年努力维系英式下午茶的体面--茶杯、茶托、茶壶、奶、糖、过滤罩、“玛丽和黛丽特”牌饼干。

    杰姆这类人在小说中恰恰代表着殖民主义到来后印度身份的失落,只有躲进体面的殖民者文化身份底下他们才能完成对于原本与生俱来的种姓的超越。值得注意的是,小说把杰姆的这种转变集中体现在他对身边女性的态度上。

    到英国之前,母亲承载着他对于印度女性形象的敬畏--“母亲是黑漆漆的庭院里的一个幽灵”;与生俱来的敬畏却在赴英国的轮渡上被彻底打破,母亲出于对儿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