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七十三章河西会战之损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七十三章河西会战之损伤 (第2/3页)

战中被金军成建制消灭!

    以后宣化之词,只会成为过眼云烟的历史名词。

    至于战后孛木律合达杀俘的事情,其实也是被金军以往的历史规则和酬功制度所影响。

    一来金军此战中损失两千多众,士兵对宣化军多有仇恨怨言。

    所以为了保持军心士气,孛木律合达只能顺水推舟,通过杀俘来给士兵一个宣泄口。

    否则这口气一直憋着,迟早会出大问题。

    毕竟后面的战事还多着了,不将士兵心中这股子邪气给泄了,军心士气溃散动荡不说。

    就怕战争结束后,受战争影响的士兵,将这股邪气撒到自家百姓身上。

    所以有的时候杀俘也是一种保持军心士气的军事手段。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因为酬功之事,对士兵来说死了的宣化军士兵,可以用他们的人头来积功,有着升官发财的价值。

    同时也是战功最重要的凭证,而活着的宣化军对金兵来说,价值将会大打折扣。

    一个敌军人头如果价值五贯铜钱的话,那活着的敌军或许连一贯都不值。

    所以金军士兵会怎么选择,已经不言而喻了。

    杀俘除了对士兵有利外,对孛木律合达这等将领也有利益。

    毕竟战场上毙敌三万多功绩,与毙敌万余俘虏两万多的功绩,两者的含金量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当金军上下利益一致时,自然会选择杀俘这种对他们利益最大化的方案。

    禁止是禁止不了的,除非金国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酬功制度,否则这种事情只会屡禁不止。

    可金国会选择改变这种酬功制度吗?

    答桉是否定的。

    因为这种以人头,以杀敌数量为标准的酬功制度,是金军保持高昂战力的基础。

    与统一天下,军队战斗力相比,区区历史污点,根本不被金国高层看在眼里。

    毕竟军队可是金国立国的根基,是金国最大的安全保障。

    若是因为名声问题,而改变这种自秦朝起就已经盛行千年的酬功制度,进而导致军队战力下滑。

    最后要么被外敌所灭,要么被内部推翻的话,金国宁可选择不改变。

    况且死的不是金军,死的是金国的敌人,金国不可能感同身受。

    更不可能做出为讨敌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