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夏国应对 (第2/3页)
嵬名令公说罢,众人一阵议论纷纷。
但讨论了半天众臣也无法想出比这更合适的主意,于是众臣皆出言赞同,示意嵬名令公继续。
嵬名令公在众人无异议之后,继续指着地图说道:“既然北疆防线以成,那么接下来,我军便要守住东边,以打西边。
首先,金军在东面的部署看似庞大,其实反而威胁最小。
为何如此之说,因为东面的金军想要进攻我军,其首先绕不过去的便是我朝的横山防线!”
听到横山防线一说,在场的众人皆各自点头称善,也认同嵬名令公所说。
因为这个横山防线太有名了,在北宋时可是抵挡了宋军七十多年,因此横山防线也被夏军称为铁打的横山。
夏国的横山防线在历史上特别有名。
横山就在后世的陕西省北部,宋夏对峙的横山实际上是对应着今天的白于山-横山山脉一带。
这道山脉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南缘,明朝以前一般是游牧与农耕对峙,或中原王朝安置内迁游牧民族的地方。
其夏国的横山防线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南部的榆林市境内,为东西走向。
地质多为厚层黄土覆盖的梁状山地,是无定河及其右侧支流与南部洛河、延河、清涧河的自然分水岭。
同时也是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主峰白于山海拔一千八百米,最高点魏梁则达到一千九百米。
横山则是白于山向陕西省东北部的延伸,是芦河与黑木头河、大理河的分水岭,平均海拔一千六百米。
横山的地脉特征总结起来就是“山地险要,环境恶劣,沙卤不毛之地。”
以往的宋军是这么描述横山的:无有水草、不毛之地、地居沙卤、流沙险恶!
从此便可看出,横山对夏军是天然关隘,对进攻的一方是属于妥妥的天险从在。
而夏国的横山防线其实也多有变化,在其初始时是指夏绥银宥四州八县。
但随着时代变化(最主要的一个是绥州彻底丢失给了北宋,即绥德)。
于是在北宋后期的“横山八州则是对应着西夏在此行政建置的八个州、三个监军司。
分别为龙(陕西靖边县东南龙洲)、银(陕西横山县东党岔镇附近大寨梁)、宥(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东南城川古城)。
洪(陕西靖边县西南)、静(陕西米脂县西北)、盐(陕西定边县)。
夏(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绥(今陕西绥德县)八州。
以及嘉宁军司(宥州)、左厢神勇军司(夏州弥陀洞榆林市东)、祥右军司(盐州(换地之后改的))。
横山八州均位于陕北后世的明长城一带,其中六个位于长城南侧,夏州与宥州在长城北侧。
但在上一次与金国换地之后,夏国放弃了银州、夏州、绥州、静州此四州与黑山威福监军司。
现在夏国的横山八州已经变成了横山四州,分别还剩下龙州、洪州、宥州、盐州此四州。
尽管只剩四州,但夏军当时放弃的都属于东面州,而对横山防线来说极为重要的西面四州依旧在夏军的掌控之中。
可以说横山的战略位置对夏军来说极为重要,说是防备金国西进的主要基地也不为过。
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