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一十二章 说说你们的看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百一十二章 说说你们的看法 (第3/3页)



    比较著名的叫做芍陂(què  bēi),是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修修补补了几千年,一直沿用至今。

    在这里适合修建蓄水灌溉工程的原因是,江淮地区地形破碎,遍布着低矮的丘陵和小高坡,再加上降水充足,施工难度就相对较低。

    而引水灌溉,指的是让水通过重力作用,从高处流到地处。

    其中一个很有名,同样延续至今的水利工程,叫做都江堰。

    始建于秦昭王末年,蜀郡郡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而成。

    从邛崃山脚开始,一直到成都平原,海拔高度从一千六百米,下降到五百米。

    这一千多米的海拔高差,推动着岷江水覆盖了六千平方公里的灌溉渠,让成都平原有了天府之国的雏形。

    嗯,雏形。

    因为同一时期的关中平原,最大海拔高差同样也超过了一千米,

    而且西、南、北三个方向都有河流从山区向盆地中心流淌,在三万六千平方公里的平原上,形成了天然的河网地形。

    至少在这个年代,关中之地才是当之无愧的天府之国。

    在电动机抽水机没有发明之前,不管是蓄水灌溉,还是引水灌溉,都要求水源地的海拔必须要有相当的高度,而且需要灌溉的田地离水源地也不能太远。

    也因此,现阶段的水利灌溉系统,主要集中在各种盆地或者山脉附近。

    毕竟华北平原南北长八百公里,东西宽六百公里,但最大海拔高差只有五十米,不光不好修水利灌溉系统,母亲河在流不动了之后,绝望的变成了后妈河……

    扶苏看着边低头吃着蛋糕,边议论纷纷的大臣,心想要是坐在这里的是杨广,必然会开开心心的上马大运河项目。

    加强南北沟通,顺便再修一些灌渠,至于会死很多人……额,罪在当代,利在千秋!

    嗯,其实始皇帝在这方面,也不逞多让。

    呵,好像听到了那个胖子骂人瓜皮的声音……扶苏擦擦嘴,正色问道:“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