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八十七章 车同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八十七章 车同轨 (第2/3页)

有一种说法,说秦国车同轨的轨字,代表的是轨道交通,既‘马拉火车’。

    只是在扶苏看来,通篇只写了两个字。

    扯淡!

    按照其中‘专家’的分析,‘枕木之间的距离竟然正好和马的步子合拍。马匹一旦拉车到了轨道上,就不由自主地发生“自激振荡”,不能不飞快奔跑,几乎无法停下来。’

    也就是说,在这些‘专家’心中,秦国的标准化已经到了连马的身高体长都可以控制的地步!

    因为马的步幅大小,取决于它们的腿长,同一组拉车的马体型大小可以一致,但成千上万匹马的体型相似的话,可能只有现代化的育种技术可以做到了。

    所谓的车同轨,规定的是马车两轮之间的轮距。

    举个栗子,一条四米宽的双车道,恰好可以通过两辆车宽不超过两米的小车,但这时突然从对面开过来了一辆三米宽的大车,如果是平地还好,互相让一下就都可以过。

    但如果是山路呢?

    整条路是不是就被堵死了?

    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无论是秦国还是山东六国,参与交通的主要工具都是马车或牛车。

    在没有发明转向器的年代里,车辆可以借助车辙来完成转向。

    当扶苏说出了自己看法之后,争执中的蒙恬和公输轨愣了一下,只得拱手称是。

    蒙恬看着纸上勾勒出的道路和图形,询问道:“陛下,这些三角形代表着什么?”

    扶苏说道:“行道树。嗯,类似于驰道上种植的松木。”

    他回想起那些半死不活的行道树,一时间有些无语。

    也不知道是谁给那个胖子出的主意,行道树居然选择了松树!

    是,松树四季常青,而且寓意很好。

    但松树生产缓慢,可以说是‘爷爷种树孙子乘凉’!

    作为一名穿越者,扶苏尽管不是园林专业出身,但却也知道松树完全不适合成为行道树。

    在他看来,一颗优秀的行道树,首先应该耐旱、耐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