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三章 考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一十三章 考据 (第3/3页)

制品,并非原件。

    武王伐纣获的一代目瓷器在烽火戏诸侯、犬戎攻破镐[hào]京时已经毁了,平王东迁至雒[luò]邑后为了面子,重新照着原来的模样制作了二代目。

    秦国祖上就是因为护卫平王有功,于是正式成为了周的诸侯国。

    后来到了周赧(nǎn)王时期,因为欠钱,被债主追的逃到一座宫殿的高台上,最后不得已用宫中藏品抵债,二代目瓷器也因此流落民间,至今下落不明。

    这也是债台高筑这个成语的由来。

    之后的周王室同样是为了面子,毕竟各国诸侯上门索要胙肉的使臣,惯例要参观一下象征周天子威仪的展览馆,于是重新制作了代表灭商功绩的三代目白瓷。

    及至周室灭亡,三代目白瓷就和那几个二手鼎一样,成了咸阳宫博物院的藏品……

    之所以说是二手鼎,是因为那几个青铜鼎和三代目瓷器一样,都是周王室自己搞的赝品,和大禹王时期的九鼎不说是完全不沾边吧,但至少是一点都不像。

    扶苏摩挲了一会三代目白瓷,触感略显粗糙,和后世里的光洁如玉不可同日而语。

    这是因为这一时期的制瓷业还没有掌握上釉的技术。

    釉是指覆盖在陶瓷坯体表面的一层薄薄的玻璃态或玻璃态与结晶态相结合的物质。

    扶苏依稀记得,最早的釉是草木灰浆,而不同的植物燃烧过后留下来的灰浆,因为富含元素的不同,最终形成的瓷器颜色也不尽相同。

    比如青瓷釉用的就是稻糠灰,兔毫釉用稻草灰,绿色釉用含铁较多的松木灰……

    不过具体的搭配还需要实际的操作才可确定,这一点,专业的事情就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扶苏要做的,就是改良一下现有的烧制陶器的土窑,让它可以承受住烧制瓷器的高温。

    至于烧瓷要用到的高岭土嘛,其实很多地方都有,而且它在后世里还有另外一个响亮的名字,观音土……

    ps:感谢‘金洋引’、‘文丑丑EE’的月票!(*^ω^*)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