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六章 双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十六章 双赢 (第3/3页)

手段的震慑,永远挡不住穷疯了,饿急眼了的匈奴人南下。

    而为了防止这一天的发生,就要通过经济手段,来和匈奴人实现双赢。

    方法:一手高举秦剑,一手从怀中摸出秦半两。

    地点:九原城(今包头)。

    细则:低价但不限量的收购牧民们用不上的羊毛、草药、兽筋等物,然后市场价卖给他们粗盐等其他草原上不产的物资。

    人无信不立。

    在交易过程中,要将秦法中关于明码标价,以及统一度量衡的律条执行到底!

    主要遵循以下三点:

    公平、公平、还是公平!

    交易完成后把羊毛运回咸阳,用水力纺车等物制成毛呢衣物,再高价卖给在风雪中瑟瑟发抖的匈奴兄弟,随后低价收购他们用不上的羊毛……

    双赢!

    扶苏从身边的木匣中取出一沓用丝絮做成的“纸”,用炭笔在上面写下了一些关键字。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凭借着这些关键字,他可以随时找到曾经的灵机一动,以及即将消失在时间长河中的记忆。

    在写下了诸如‘开市、羊毛、纺车’等关键词之后,扶苏小心翼翼的将手中的纸收好。

    后世常说,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其实是一种不严谨的说法。

    准确地说,蔡伦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改良了造纸术。

    纸其实早在蔡伦之前便存在,只不过其之前并非以草木作为原料制作,只看‘纸’字之形,左面乃是‘纟’字旁便可知纸一开始的时候是与丝有关的。

    比如扶苏手中的,就是用育蚕缫丝取丝棉过程中,遗留的残丝漂絮、晒干后得到的。

    而扶苏三日后不仅仅要前往上林苑检阅羽林军,还要顺路前往杜邮亭,视察那里新建的造纸作坊。

    而提起杜邮亭,就不得不提起另一名鼎鼎大名的人物了。

    武安君,白起。

    史记记载:武安君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