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章 青登:“我要跟天璋院结婚!”【6000】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3章 青登:“我要跟天璋院结婚!”【6000】 (第2/3页)

既愤怒又不甘地瞪视高松:

    “吾等对本朝忠心耿耿!一心想向本朝尽忠!”

    “你们怎可如此?”

    “你们怎可如此?!”

    高松听罢,颊间的嘲讽之色已达无以复加的程度。

    “相乐君,你别搞错了,是你把自己的大好前程一脚踹开了。”

    “西乡大人非常赏识你,视你为未来的国之栋梁。”

    “明明只要乖乖地听从命令,就能平步青云,却非要跟上头对着干。”

    “沦落到今日这般田地,全是你咎由自取。”

    说完,高松露出愉悦的、胜利者的笑容。

    “以前,我总是仰视着你。”

    “没想到,我居然还有俯视你的一天。”

    “相乐总三,为表尊敬,就由我来送你一程吧。你有辞世诗吗?”

    嘴上问着“有没有辞世诗”,实际上他根本没想让相乐总三留遗言,飞快地举高掌中的钢刀,举过头顶。

    就在他即将斩落刀锋的这一刹——

    嘭!!

    就跟遭受炮击似的,紧闭的寺门轰然敞开……啊、不,更正,是“撞开”才对。

    说时迟那时快,三十余名武士踩过破碎的门板,闯入寺内。

    “不必留情!迅速镇压!”

    “阿久津,速战速决。”

    “明白!”

    这伙“不速之客”携猛虎下山之势,展开阵型,发起进攻。

    一场突如其来的乱战,旋即展开!

    局势瞬间逆转。

    人数居劣势的一方,惨遭压制的一方,变为高松等人!

    因为毫无预备,所以仅一波照面,就有十余人倒地——倒下的这些人,自然都是高松的部下们。

    高松呆呆地注视这预料之外的状况,颊间血色尽失,因反复起落而交相辉映的刀光,也没法照亮他那染满惊惧之色的双眸。

    “怎么回事……这些人是谁……?!”

    未等他缓过神来,陡见寒光一闪——一把锁镰自远处飞出,在半空中划出刁钻的弧线,不偏不倚地落在其脖颈上。

    那锋利的、弯曲的的镰刀锋刃,完美地拢住他的脖子,其后颈处的肌肤已感受到刀锋的冷意!

    高松的面部表情立时被恐慌所支配,瞳孔紧缩成针孔状,赶忙抬手,想把这镰刀拿开。

    怎可惜,为时已晚。

    喀嚓!

    连接镰刀的铁链骤然拉紧,镰刀被拉回至主人手边,那刀锋跟割草似的扫过高松的脖颈,传出削肉断骨的声响——咚——的一声闷响,高松的脑袋掉到地上。

    看着已摸不着头脑的高松,相乐总三眨了眨眼,在为劫后余生而感到庆幸的同时,强烈的困惑紧攥住他的心脏。

    他不认识这伙人……是救兵吗?可他完全想不出会有哪方势力向他伸出援手。

    便在他满头雾水的时候,一名中年人从快要结束的战场中走出,移步至其跟前。

    相乐总三半是警觉、半是不解地紧盯对方。

    “你们是什么人?”

    中年人微微一笑,极有礼貌地向相乐总三行了一礼:

    “初次见面,在下海老名叶宗,乃大盐党志士。相乐先生,吾等为救援赤报队而特地来此。”

    这时,相乐总三在寺门外发现一道道熟悉的身影——是他的同伴们!

    但见他们满身血污,身上缠绕着未尽的杀气,一看便知是刚大战过一场。

    虽然少了很多人,但总算是保存了些许“种子”。

    眼见赤报队并未全灭,相乐总三情不自禁地长出一口气,有种想哭的感觉。

    待情绪稍稍稳定后,他重新看向面前的海老名:

    “是你们救了我的同伴们?”

    海老名点点头:

    “不错。很遗憾,当吾等赶到时,你的不少同伴已力战而亡,非常抱歉。”

    “不必道歉,你们愿意出手相助,我就十分感激了。”

    说到这儿,相乐总三顿了顿,随即板起面孔,认真道:

    “在正式致谢之前,我想先声明一点——我并不认识什么大盐党。”

    “没关系,你马上就认识了。”

    海老名说着露出微笑。

    ……

    ……

    匡天元年/明治元年(1865),12月30日——

    秦津藩,大津,橘邸——

    今天是除夕。

    一年一度的重要节日,自然是要隆重对待——橘家也不例外。

    天空刚翻鱼肚白,橘邸上下便一片繁忙。

    擦洗走廊的、搬运食材的,烹制料理的……侍从们都被动员起来,各司其职。

    为了今晚的年夜饭,青登不仅给自己放了半天假,也给新选组的干部们放了半天假。

    既是作为辛苦多时的奖赏,也是为之后的大战争养精蓄锐。

    不久前,青登收到准确的情报——“南朝”已有大规模调兵的迹象!

    集结兵力后,每一天的粮草消耗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为后勤着想,自然是越快出兵越好。

    因此,“集结兵力”的同义词便是“准备进攻”!

    也就是说……“南朝”年后就会攻过来!

    从“‘南朝’草创”到“‘北伐’在即”,前后不过数月的时间……虽显仓促,但青登毫不感到意外。

    假使“南朝”不立即发动攻势,那他反倒要觉得惊奇。

    “北朝”与“南朝”的实力对比,类似于三国时期的魏国与蜀汉。

    为什么诸葛丞相要六出祁山?难道他不知道频繁用兵会妨害民生吗?

    他当然知道,只是他没得选。

    魏国占据关中平原、华北平原等“富矿”,综合国力远在蜀汉之上。

    全因多年战乱,北方凋敝,才让蜀汉有了挑战魏国的资格。

    若等魏国恢复元气,兴复汉室就永远是个梦了。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日本的三大平原——关东平原、浓尾平原与大坂平原——全在“北朝”的势力范围之内。

    只不过,近年来的频繁战事使“北朝”大伤元气。

    浓尾平原和关东平原乃重灾区,至今尚未恢复正常的生产活动。

    战事最多的京畿,就更不用提了。

    相较而言,“南朝”就没怎么受战争的侵害。

    对于行将到来的“东西决战”,青登反倒是不着急的,拖得越久他越占优势。

    着急的是“南朝”的君臣们,他们必须要趁着双方实力差距最小的现在,与“北朝”一分胜负!

    不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