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三七章 千秋伟业治黄河 捐银献粮博善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三七章 千秋伟业治黄河 捐银献粮博善名 (第2/3页)

中有钱的官员动刀了吧,这可不行啊!

    好在太上皇理智的很,他只是冷哼一声继续说道:“治河乃千秋功业的福报之事,朕身为天下万民之君父,自然要与臣民共享。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将来把捐献钱财之人,刻名立碑……”

    林枢听到最后,太上皇好像小声说了一句:“朕都掏出家底了,你们一个也别想逃……”

    “圣人真乃千古仁善之君,做臣子的有您这样的君父,那是臣等的福气。臣愿捐献白银万两,以助此等千秋伟业!”

    啪啪啪!

    太上皇连拍三下林枢的肩膀,夸赞道:“林卿真是个妙人,真是我大楚的忠贞之臣。今后没事时就来朕这里转转,陪朕说说话!”

    林枢躬身拜道:“能陪圣人说话解闷,那是臣的福气,求之不得!”

    ……

    等林枢抱着一对玉如意离开龙首宫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一出宫门就被守在门口的户部尚书文同轩拽到了不远处的茶楼上。

    “银子呢?”

    果然是老貔貅,眼里只有银子!

    林枢苦笑一声:“圣人他老人家说,放到户部怕是会被挪用,先放到下官那里,用多少取多少。当然,暂时只给下官拨了八十万两。”

    “这是不信任老夫?圣人怎能如此对我!”

    文同轩悲愤了一声,随后又有些偃旗息鼓。其实他也明白,要是这些钱真的进了户部银库,被挪用的可能性很大,就是他也守不住。

    林枢见老尚书有些抑郁,便出声安慰:“圣人也说了,由文大人总揽治河用银,下官主持具体的事务,下官家中有林家家将和舍妹的亲兵,比之户部银库还要安全些。”

    “倒是实话,户部的银库只要超过一百万,各司便会蜂拥而至,批银子的条子能把老夫给淹没了。”

    文同轩恢复了精神,眼中冒着精光跟林枢说起了治河的计划。不过时间已经有些晚了,两人只说了一个时辰不到就回了家。

    等到林枢回到黄华坊时,黛玉竟然被元春请去省亲别院。林禄说道:“娘娘传了话,说是出宫不易,她相同姐妹们多些时间相处,这几日姑娘就住别院中了。”

    ……

    与林枢孤零零一个人用晚膳不同,荣禧堂中其乐融融,一大家子人好不热闹。

    元春换上一身居家常服,陪坐在贾史氏的身旁。接着是贾邢氏、王熙凤、李纨、黛玉、三个春以及湘云和宝钗。

    王熙凤是个会来事的,刚刚坐下就说起了贾琏带回来的消息:“天大的好消息,二爷刚刚回来跟我说,圣人下了旨意,封了林表弟翰林院学士、工部侍郎,专司治理黄河一事。”

    “工部侍郎?我的天爷,这不就是部堂官了么?”

    饶是贾史氏重爵轻官也明白一部侍郎代表着什么,这可是正三品的六部堂官,若是出京任职,按照惯例就需要官升一级,那就是一省的左右布政使,妥妥的封疆大吏!

    林枢才多少岁?不到十九岁的年纪!大楚开国以来科举入仕升官最快、年龄最小的部堂高官。

    元春却有不同的看法,她悠悠说道:“林表弟身上本来有正三品的文散阶,这个领工部侍郎的差事不过是为了名正言顺的管理治河一事。重要的是翰林院学士一职,虽然这官职只是正五品,但再进一步不是入六部就是晋九卿。到时候就是真正位列九卿的朝廷重臣。”

    一屋子女眷,对于朝廷官制最了解的也就元春、黛玉和宝钗三人。

    黛玉见众人还是有些不解,就给解释道:“咱们大楚官制基本上是沿袭明制,九卿以上文武官员乃中枢重臣,有廷推之权。”

    廷推乃国朝抡选要吏之法,由三品以上官员,如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共七卿,加大理寺卿、通政使,是为九卿。

    九卿乃全国最高政务机关,熟悉国政推行之实际情形。

    廷推时再加上都察院佥都御史、国子监祭酒等官员,公推二或三人,由皇帝取决任用,谓之廷推。

    林枢再进一步便可参与廷推,这对元春来说绝对是她在前朝最大的助力之一。

    虽然她没有为自己儿子夺嫡的打算,但这后宫之中,不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