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区十四 上 (第3/3页)
笑对个中滋味无法形容。在上世纪末那个弱肉强食的上海滩深陷帮派争斗的漩涡失败的时候被人打断腿不得不栖身市井点头哈腰出卖自尊忍辱负重。
我想说,苦难,是人生最难毕业的课堂。
这堂课苦到常人无法想象甚至生不如死的地步。这堂课拥有世界上最犀利最不留情的老师他会举着屠刀砍向一个人的神经,意志和承受能力,强制残忍不容反抗的重新塑造一个人的人格,三观,甚至灵魂。
不管这个人愿意不愿意。
上过这堂课的人,有的死了,消极了,一蹶不振了。有的活了,站起来,抬起头了。而这一部分人,大多很强大,或者说,很恐怖。他们坚强,隐忍,毅力超凡,目光敏锐,城府深而极具忍耐力。他们暴躁,极端,敏感,内心涌动着剧烈的情绪却总是掩藏的很好不会轻易爆发。
这些人,有的成了好人,磨难给了他们光明的信仰和辉煌的人生。
而有的,则通向了另外一条更阴暗的路。
区十四走的就是第二条。
所以,他身上邪的一面就都有了解释。他杀气很重,为了庞德的复仇可以果断而毫不留情的对付任何人,他从不犹豫,为了得到庞德的认可甚至可以跟日本人合作结果铸下大错。
他的对,他的错,他的爱,他的恨,他的果断,他的简单,他的纯粹,他的残忍,他普世价值观和传统是非观的匮乏,都是苦难这个大课堂交给他的。观众无论惋惜也好,同情也好,憎恶都好,对此都无能为力。其实何止观众,区十四本人也就这样吧——编剧还是遵从了创作的客观规律和基本原理的。所以这个人物很有说服力。
也是因为苦难,造就了区十四对庞德的极端式信仰。
这一点不奇怪。除了庞德本人的学识,毅力,和人格魅力之外。他对于成长在巨大苦难中的区十四来说,就是一根稻草。
区十四最大的幸运是在苦难中抓住了这根稻草,而他最大的不幸是把这根稻草当成了一生的信条。
他可爱就可爱在这种简单的纯粹。他可悲也可悲在这种showhand式的孤注一掷。
以另一个人的意志为自我意志本身是可悲的,但是这个过程,却幸福的,因为绝对的信任会让一个人简单,直接,不动摇,因为绝对的信仰会让一切行为都有了准绳,方向和希望。
区十四就这样心甘情愿的活在这种信仰中。而这种对另外一个人无法动摇的发自内心敬仰,追随,遵从,让他的人生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简单,直接,坦率和从容不迫。
不得不说,这种状态真的很打动人。
比起那些优柔寡断左右为难悲天悯人生不逢时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家伙,这样说一不二干脆利落潇洒果断的区十四,真是显得如此可爱——哪怕,他最后走向了极端和神经质。
有信仰的人,是可爱的,是单纯的,也是幸福的。
但信仰最好是一种精神,而不是某个具体的人。不然,信仰就是建立在浮萍上的楼阁,脆弱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