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周延儒和陈演过上了好日子 (第2/3页)
坦白说、周陈二人觉得,没皇帝在哪儿瞎插手,他们处理起目前的国事来,还是很得心应手的。至少比以前要效率高、掣肘小、政策执行更到位一些。比如在马士英上任庐凤总督这事上,效率就比以前高多了。马士英这人能力不错、就是政治身份不好,阉党的身份让他在晋升上吃了不小的亏。这次让他做庐凤总督,周延儒等人可是承担了很大的政治风险。票拟的折子一出来,言官们就各种攻击。要是按之前皇帝的行事风格,估计这玩意还不定要拖到什么时候,他肯定会犹豫一段时间。
周延儒也是长时间在内阁呆过的人,虽然人品不咋地,但哪一个人能解决问题,他还是清楚的,不然这么多年就真白混了。马士英的能力他当然看的清楚,至少比那些只会空口说白话的家伙好用多了。
大明的政治环境相当奇葩,按道理来说、像周延儒这样的人,肯定是东林党!状元出身、又是南直常州府的人,不是东林党还是什么?这些年他也一直以东林人的身份自居,可现在他在正经的东林人口中是臭了大街,很多东林人都以攻击他为荣。感觉在东林党的舆论环境里,只要是掌了权,他就天然是坏人,不管是温体仁还是周延儒,他们一入内阁就被东林唾弃!
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奇怪,因为进入内阁后,他们这些人会天然的以国家利益为重,那时候国家利益也是最符合他们切身利益的存在。这样的情况下,势必会和只顾自己的东林利益产生冲突。不是周延儒他们不照顾东林利益,而是实在照顾不过来,真正的核心职位就那么多,东林人又多如牛毛,怎么分猪肉,都会有人觉得分配不公,发牢骚!分猪肉的时候,总会有个亲疏远近、能力高下以及政治观点的区分,这样一来就会得罪一大票没有吃上猪肉的人,不被群起而攻之才怪!
所以至少在崇祯后期,所谓的东林、阉党之争,核心还是东林党人的内卷和利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