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二将 (第2/3页)
得刘崇望道:“你忠诚宋文通求的是什么?若说他待你有多好,那当日你受困太和关,为何不见他派兵来援?你年少青春又胸怀大志,在岐州战至被官兵活捉就是证明,今日你专门说这些话故意掩饰己志又是为何?”
杨崇本脸上淡定,手心却开始冒汗,这三个问题要是答不好,自己生死难料。
扭捏了一会,他做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刘崇望又道:“大丈夫不要扭捏,你直讲。”
“那我真说了?”
刘崇望点头。
杨崇本道:“罪职非是诚心作反与朝廷顽抗到底,然此一时彼一时,当时罪职受宋文通厚恩,不得不以死报之,今日说这些话掩饰,是因为罪职的确厌倦了疆场厮杀。”
他把掩饰己志的原因归结于厌倦了厮杀,故作一派少年秉性,表现出自己的幼稚。
刘崇望心知肚明,但他不会点破。
略一沉吟,接着淡淡一笑,道:“果真如此,你的心愿就难以达成了。”
话听到这个份上,刘崇望也搞清楚杨崇本的心思了。
不管他是不是真的要卸甲归田,但只要他反复强调不愿复出,那就可以用。
反之,一个负隅顽抗到底被官军逼迫归顺的降将在第一次接受谈话的时候就表达出效忠之意,那他就存在再次背叛的可能,因为他迫切的想要通过这样做来保住自己的现有。
或者,以这次归顺为跳板,为下一次造反做准备。
史思明是这样,田承嗣是这样,王承宗是这样,太多了,朝廷真的怕了。
刘崇望笑道:“眼下正值多事之秋,为一己喜恶就要弃国弃君,是为不忠不孝,杨侍郎早年从贼作反,又是宦贼同党,但他诚心入朝后却得到了天子器重,你不想效仿他吗?”
杨崇本一脸认真道:“值此国难之际,罪职当然想,可罪职在太和关冒犯了王师……”
刘崇望心中一动,笑道:“你知罪就好,不过你也说了,此一时彼一时。”
杨崇本便将当时的情形添油加醋的讲了一遍,说的唾沫横飞,一脸羞愧,为有恩于他对他好的人卖命是应有之义,但他在太和关阻挡王师也是罪,他自己知道。
若刘崇望真的相信他是这么想的,那一切都好说了。
一个心无城府的二十男子,只要对他施以恩惠就会死心塌的为你卖命,而且还是一个能征善的武夫,在这个乱世可谓前途不可限量,谁会不想要这样的手下?
坦诚承认自己的过错,表明愿意接受一切处置的态度,这要比直接表决心高明得多。
朝廷不缺武人,缺的是既有能力又知进退还听话的武人。
刘崇望静静聆听,灼灼双眼始终盯着杨崇本,仔细观察他的每一个表情变化。
表达完自己的想法,杨崇本便拱手请罪,刘崇望笑着摆手道:“本公知道你犯了罪,不要再说了。”
杨崇本这才罢休,然后委屈道:“既然如此,请相公准许崇本卸甲归家。”
“胡闹!”
刘崇望脸色渐沉,威严道:“你当柳院是什么地方,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
杨崇本一听刘崇望发怒,便埋下脑袋,一副不甘心但又不敢顶撞的样子。
刘崇望见状,脸色稍缓,沉声询问道:“就你这副样子,能带好一部兵马吗?”
杨崇本立即道:“怎么不能带好了?我带岐兵不是好好的……”
话刚一出口,他又情绪低落道:“可崇本已不能带兵了,有心报国,无处投效。”
刘崇望终于又露出了笑容,温和道:“好说,这都好说。”
杨崇本闷着不说话,双目视地不语。
到这个时候,该说的都说了,他把自己的人设也架好了,就是一个单纯的武人,但是讲义气,知恩图报,愿意为对自己好的人卖命,这样的人放到什么时候都是当权者最喜欢的。
说白了,他就想让刘崇望知道,他是一条很好忽悠的狗!
言多必失,至于刘崇望信与不信,那已非他所能掌握,他已经尽了最大努力。
杨崇本低头不语,现在轮到刘崇望做决定了。刘崇望默默看着杨崇本,深邃的目光很是复杂。
“怎么又不说话了?”
“没什么好说的了,我心里伤心。”
“伤心什么,没准你卸甲回家?”
“不是,崇本不能为朝廷立功以洗刷旧罪,所以伤心难过。”
“行了,老实呆在家里等着。”
杨崇本还是不说话,像是耍起了少年脾气,刘崇望叹气道:“起来吧,你想为朝廷带兵打仗,那就让你带兵!”
说完,双目直直的看着杨崇本。
杨崇本心中狂喜,这就成了吗?这就过关了?
他当下正要应答谢恩,忽然却想起哪里不对,心中暗自思衬道:“要是此时展露兴奋,岂不是自证我是冲着带兵出师的动机答话的?一旦被这老狐狸识破,万事休矣!”
现在自己是知罪且诚心待处的罪将,带兵也并非己愿,而是想籍此为国建功以赎罪!
好险,差点上了这老狐狸的当!
当下连忙收起喜悦,平静道:“相公要崇本带兵可以,但崇本有两个条件。”
刘崇望笑道:“你自己要为国建功赎罪的,怎么又跟本公谈起条件?”
杨崇本拱手道:“这跟带兵没关系,相公起用我是相公对我好,我记着。但是一码归一码,我那两件事也不难,一是妻子家眷都必须留在京城住,二是崇本请出京讨贼,从今往后,崇本与贼帅不共戴天,如果我跟不服王化的贼子火拼,到时候相公不要拦我。”
他这话有三个意思。一是用看似无所谓的态度,不动声色的将自己带兵这事定下来,让刘崇望无法反悔。二则是表明他的立场和态度,强化他展现的形象。
至于第三,纯粹就是投刘崇望所好了。
当今天子志在中兴大唐,将来必会与强镇交兵,他说自己与贼帅不共戴天,就是拐弯抹角的告诉刘崇望和幕后的皇帝,今后朝廷只要出师讨贼,他会是最卖力的。
他杨崇本就真的想卸甲归田吗?他才二十一岁,他不想。今天这般演戏是因为他想造反吗?李茂贞的先例在前,他不想。
可他这般演戏,就是想抓住与宰相见面的机会,取得宰相和朝廷的一定信任!
他想建功立业为己赎罪,他的确也想为朝廷效力,可他一个武人没有兵权就不能建功,而一个被活捉的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