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上风打秋风 (第2/3页)
只有那么二十亩地,哪能不穷啊。
马氏突然有了舅舅家的富贵亲,那是哄动的大事,岂能不传到马氏婆家祝家人的耳中。自然,公公婆婆及大伯子、小叔子、妯娌、侄子侄女等,甚至包括外嫁的大姑小姑几十口人,都各自动了心思。家里穷得很,谁不想贪图些好处。
当初林氏给了她一百两银,让她交五十两给公婆,自己留了五十两做私房。但各房都上来打秋风,公婆也是话里话外道:“这一大家子几十口人,不说置些地加盖几间屋子吧,光各房的未娶嫁的侄子侄女们也是可怜,等着说亲事呢。你有了这等富贵的娘家舅舅,总不止只给你五十两银子吧,听说当初给马家老大与老二都是一百两,难不成你这个亲闺女还不如并不亲近的大伯与小叔?老三媳妇,不是婆婆说你,人不要私心太重,看你大嫂与四弟妹,当初那五两银子的嫁妆都贴了公中了,你也得学学孝顺,五房之间更应当相帮扶持一下才是。”
马氏有了铺面房产田地也有了底气,另五十两银也一并交公了。但他们三房也有自己的心思,这些铺面宅子田地可是他们三房的产业,这是舅舅补给她的嫁妆,自古以来女方嫁妆是归自己所有,虽然乡下妇人,嫁妆也就一二两银子的物件,多是贴进夫家了。就是大嫂与四弟妹嫁妆厚些,也不过是五两。在当初可是很风光的。
可自家得了舅舅这么多铺面宅子与地,值几千两银子啊,那是绝不可能贴到公中的。交一百两银子到公中就是天大的孝顺了,几辈子都攒不了一百两银子啊!
马氏夫妻活到这把年岁,马氏三十七,其夫祝老三四十岁了。长年的贫困生活,复杂的大家庭,众多的人口与心思,早也练出了各种心眼。大儿才成家不久,现在二儿子正在议亲,马上就是三儿了,再就是小女也到了订亲的年纪了。这些都是要花钱的。自家的都顾不过来,还能顾得了侄子侄女们?
银两上交了,但是把地契藏得紧紧,连她相公都只知道其中一部分,并不是全部知道。县城的三所宅子与三个铺面,都是带着租期的,月月可收些租金,田地也是有佃期的,只到秋收时,将佃粮抵银就行。当初虎二与她二侄子马志峰去置办这些时,也是算好了马氏有三个儿子,将来分家后可以搬到城里去住。
但林氏一离横塘乡。亲弟马江涛就哭着上门。她着实不忍。给了他一个铺子的地契,望他痛改前非,好好过日子。此事被老五媳妇从马家大伯父处得知。
东窗事发,公婆才知道她还有这么厚的补来的嫁妆,顿时婆婆大哭骂其不孝,外嫁女就是夫家的人了,哪里还有拿一个铺子给娘家兄弟的,这可是一个铺子!天老子啊!
闹得不可开交!
公婆强行搜屋。搜走了她告诉相公的两铺一宅(给了马江涛一间铺,只剩一间铺了),以及一半田产,说是帮其保官,省得她这样败家。但她埋在床下地底下的,却是没有被搜走。
清明时虎大与虎二去迁坟,马氏公婆一直撺掇着她去舅舅家认亲,言下之意是他们老两口及另四个儿子也得跟着去认下亲家舅舅。
林氏也是这样对马氏说的,迁坟时来认亲,可马氏只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