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德智体 (第2/3页)
宁的近况,拉着林小宁聊了几句,谈话间,了解取郑老的孙子狗儿这次院试没过,但郑老没有半点不悦,只是道:“狗儿到底才这么小岁数,学扎实了再考就是。”
林老爷子也极有深意回答说:“正是正是,晚两年再考就是。”
口气中对狗儿中秀才没有半分质疑,只是时间问题。
但林小宁一直认为卢、卫两位先生这样的教学是不健康的,可到底桃村是出了好几个少年小童生,让得两位先生声名大噪,桃村的学堂也声名鹊起。
那时清水县周边村、镇,乃至府城,都流传着两位先生的盛名。甚至清水县的一些人家,将孩子送到桃村来就读。借宿在桃村村民家中,交些租钱。
后来,卢、卫两位先生便找来清水县两个秀才,专设启蒙堂,教授新入学的孩子。桃村的学堂从最初强制逼迫孩子们读书到现在迫于学生太多得不得不对外来学生精挑细选,两位先生是功不可没。
林小宁没有一丝理由去泼冷水,毕竟古代极为追捧英雄出少年。她那次回村在京城买了几匹上等衣料,一些上等宣纸送了两位先生做谢礼。
但林小宁始终认为,太早接触功名考试,却是将好端端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全教成了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酸腐老成之人。
林小宁斟酌了一番语气说道:“其实我到觉得小宝、生儿与二牛他们的童生都取得过早了,将来狗儿能不能中秀才也不重要。虽有甘罗十二岁拜相,可到底都是孩童,最是爱玩爱耍的年纪,应该让他们过得更自在些。等他们到了年岁必然懂了事理,对先生的教导更易接受与理解,那时再考取功名对他们的健康更有利。我说的健康是身心健康,要对功名有正确淡然的心态,这样才最是合适。
再说,读书能取得功名并且为官的是少数,可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并非读书一条路可取。但读书却是一定要的,为的是学做人的道理,学为人的品性,不是只为了功名。”
林小宁的话引得四个老爷子的哗然。哪有读书不为考取功名的,哪个学子不是十年寒窗只为功名。到了卢、卫两先生的手中,不到二年就看到了希望。还想怎样?
林小宁又解释:“其实学子有追功求名之心那是正常,但年纪太小,心智尚未成熟,就一心只为功为名,少不得会生出急功近利浮燥之心,没准毁了一株好苗子。所以,如果做些年纪上的调整,如,十八周岁才能考科举,这样对学子们心态会好很多。
再有,桃村学堂应把学习的时间减少些,多给些时间记学生去玩耍,一生只有这么几年的童真时光,个个都读书用功,身体都垮了。看看小宝,还有生儿,他们都快成小老头了,哪有家福铁头他们的野猴子似的快活。其实学堂不应只教授功课,孩子们的身体也要棒,如此将来取了功名后,才有好身体四处游历,增长见识,而将来为官,没有好身体,怎么为百姓做事,怎么与作奸犯科之人斗法?”
最后一句让坐之人忍不住发笑了邪艳狂魔。
“这番话甚是有趣,也不无道理,倒是可以推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