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丽人会反抗?并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丽人会反抗?并不 (第3/3页)

  只有让草原上的老百姓们富足起来,这些老百姓,才不会跟着他们原先的部落酋长一起造反,而大明也能够彻底继承北元在草原上的遗产。

    等到这个时候,那些北元上的王公贵族们,已经压根就不是大明所需要考虑的了。

    他们这些个人的力量,已经没有任何蹦达的空间了,但凡一个敢出来蹦哒,大明随手捏死老百姓都拍手称快,你信不信?

    朱启这样一番解释之后,把虚弱的刘伯温都给听傻了。

    他还是头一次听到这种理论,虽然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经知道咱们辽王殿下是非常擅长改善民生的。

    但当听到辽王殿下所说,要用玉米在草原上进行大规模的种植。

    提高草原上的那些牧民们的收入,还要建造各种各样的城市,用道路和内地进行连接。

    让内地的丰富多彩的物资,也能够直接进入到草原最深处进行售卖。

    而不单单只是在边境设立贸易战的时候,刘伯温也是长叹了一口气。

    在他的眼前仿佛已经出现了一副汉人和元人在草原上和睦相处的珍贵的景象了,而这时刘伯温曾经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啊。

    但如果辽王殿下的谋划真的能够完成的话,这可是近在咫尺就能发生的事情。

    而一旦这样的事情尘埃落定发生的话,大明将会无可争议的拥有北元全部的草原领土。

    而这北方最大的游牧威胁,从此以后再也不是大民的威胁了。

    反倒将成为大明不可或缺的粮仓,毕竟草原的平坦程度是个人都能够知道,如此平坦的地方,能种植的土地自是不用多说。

    朱启在这里和刘伯温说的滔滔不绝的,但其实他在朝堂上,对于这些问题,并不想去过多的回答。

    也只是和朱元璋解释过,之所以和刘伯伯说的这么多,一方面原因是他和刘伯温的交情已经非常的亲密了。

    而另外一方面的原因,自然也是因为他每天在朝堂上听着那些质疑自己的声音。

    每天都有,心里面多少还是有点委屈的,这时候和刘伯温说起,自然也都有为自己解释的意思。

    当然这一点可能朱启自己都没有想过的,只是跟刘伯温这么说完之后,他的心里面也好受了不少。

    而刘伯温听完之后自然是大受震撼,也是鼓励朱启,要按照自己心中所想的目标继续前进。

    这些心灵鸡汤的话,听起来还挺受用的,而朱启从刘伯温那边出来之后,也是心情大好松了一口气,果然像这样,和好朋友之间说说心里话还是很有必要的呀。

    而刘伯温等到辽王殿下离开之后,才拖着病重的身体又坐了起来。

    他的儿子看到老父亲都已经大病初愈,如此虚弱却还要坐起来。

    赶忙过去搀扶,而刘伯温也不多说什么让儿子拿来笔墨。

    随后拿出了一本正在写的书,这本书不是别的内容,就是专门记录辽王殿下的言行举止,也就是说,这是刘伯温特意为辽王写的一本传记。

    而这本传记其实写了也已经有三四年的时间了,有点时间就抽空来写一写。

    之所以要写这个,是因为刘伯温觉得自己在很多事情上,已经帮不到辽王殿下了。

    更何况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也不适合奔波。

    但在生命的最后时光总得留下些东西,而帮辽王殿下写一部传记,就是自己能想到的,给大明最好的贡献了。

    因为咱们辽王殿下受到的误解实在是太多了,世人虽然称赞辽王殿下,但却并不知道辽王殿下心中真正所想。

    而自己要做的,就是展现出一个真正的辽王殿下,同时也让那些诋毁王殿下的人,看看咱们的殿下是多么的低调,多么的有能力有才华。

    明明可以躺平,却偏偏为了天下黎民百姓而奋斗努力。

    这可不就是咱们儒家,一直所提倡的天下大同,以民为先的想法吗?

    咱们辽王殿下才是真正的儒学大成者呀。

    如此想着刘伯温,手底下的笔墨动得更快了。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