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伏击大战! (第2/3页)
虽然没有那么多的细节,但总体方针,还有面对的敌人都是下发到基层的。
让每一个士兵心里面都清楚,接下来自己要面对是怎样的敌人,敌人的数量和实力又是如何。
这对于其他的将军们简直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要知道北元那边可是10万之众啊,即便北元那边安排了一只疑兵,去辽东那边,人数也不会特别少的。
过来的少说也有八九万人,而自己这边辽王朱启可只有5万不到的军队实力悬殊,不用多说了。
即便是辽王朱启埋伏成功了,也不一定能够打得过。
能将北元军队重创打退就已经是莫大的胜利了。
而还没开战呢,就已经开始跟手底下的士兵,说起了战场上的数据悬殊等等。
这不是让士兵们感觉到害怕吗?
如果是其他的训练方法练起来的士兵,那确实会感觉到害怕,不过朱启的方法练起来的士兵就不会害怕了。
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做好心理的准备,至于说逃跑,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他们打仗是为了什么呀?
除了为了家国天下的稳固,还为了自己的小家。
更何况辽王殿下都一直陪伴着他们,辽王殿下都没有跑,他们怎么会逃跑呢?
于是就出现了让大家都匪夷所思的画面,辽王殿下虽然让所有的士兵都知道接下来要面对的是怎样的强敌。
但不仅没有让他们害怕,反而激起了他们的斗志,一个个摩拳擦掌等着北元那边来战
这样的机会也并没有等待太久就出现了,那边北元的军队在王保保的率领下,很快就来到了亦乃集附近。
而这个时候亦乃集城池里面在理论上只有两三千人防守,剩余的其他人都已经被辽王朱启带着去支援辽东山海关了。
起码在王保保收到的情报来看是这样没错。
王保保的中军,设在距离亦乃集有近百里之远的地方。
而前面已经有骑兵快速的回来,并且传达了前面的情况。
正如张玉所预料的那样,朱启安排了一只伏兵留在亦乃集,又安排了一支部队假装朝着辽东那边方向前进。
果然,王保保的斥候们都打探到了这些消息,也没有多想,第一时间就来汇报了。
毕竟现在的斥候大多数都是根据远距离的观察,还有数一数对方做饭的锅灶的数量来判断人数的。
想要近距离观察,那可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在这些方面下足了功夫,扰乱王保保的判断力还是很简单的。
而王保保也并没有多想,这些东西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聊完朱启那边有一个张玉,已经把他研究的很透彻了。
张玉就连王保保一定会率兵回来攻打亦乃集,这件事情都算得无比的准确。
所以说这一次如果能够打胜仗的话,那功劳绝对全都是张玉的,而朱启是这样想的,别人可不这样认为啊!
在别人看来,这可是辽王殿下亲自下令,让大军撤出亦乃集,而后又预算到这王保保一定会回来攻打亦乃集,这都是辽王殿下的功劳啊。
大家心里面对于辽王殿下可是佩服不已的,不过嘴巴上现在也不说什么了,因为马上大战在即,现在还是赶紧准备好眼前的战士,辽王殿下也在这里,只要能够在战争中发挥出色,入得了辽王殿下的法眼,以后一定会平步青云的,所有的将领们都是摩拳擦掌,而那些士兵们也同样如此,因为有每天晚上的篝火晚会的缘故,所以他们比起别的军队的士兵要更加的有积极性,自然也会想着建功立业什么的,有句话说的好,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梁王朱启手底下的这一批士兵,可是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往上走,成为名正一方的将军,最好能够跟随在辽王殿下的左右建功立业。
从士兵到将军都是如此作想,那士气如虹,自然是不用多提。
而另外一边,北元王保保已经半只脚踏进了辽王主起的陷阱之中了,他们距离亦乃集越来越近,而王保保也并没有感觉到,就在眼前的危机。
在亦乃集城外50里地左右,有一处干涸的河床,原本这里流淌着清澈的河水,不过,早在好几十年之前,这里就已经没有水了。
而那些原先流淌过的河床,自然是留下来了,两岸都是纵深的峡谷,非常适合进行埋伏,王勃宝宝自然也看出了这里地形的优劣所在,不过想要无无锡的靠近亦乃集的话,从这里走是最为保险的,因为两岸较高的地市,让对方的伺候不容易,发现他们等到大军靠近到30里地的时候,这亦乃集的时候,即便是发现了大军,也已经无能为力了,剩下能做的也不过就是开城投降罢了,毕竟,根据王保保所得到的情报,亦乃集中防守的明军绝对不会超过一万人,自己这里有八九万人,就算是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把亦乃集里面的蜀军给淹死了。
但想法一直都是很美好的,现实确实很骨感的,在王伯伯抵达了河道口的时候,站在高处观察着周围的地形,确实心里面越看越忐忑了起来,也不知道为什么有一种非常不详的预感。
但打仗这种事情怎么可能单独凭直觉就来形式呢?王保保只能默默的在心里面念叨着,长生天一定要保佑自己等等之类的,迟到的话。
因为河口狭窄,所以北原的军队只能拉成狭长的队伍通过,不过,为了防止意外,王保保将队伍分成了四段,分开通过峡口,虽然速度会变慢不少,但这已经是王保保能做的最大的准备了。
而那些北元的士兵们还并没有发现,即将货到临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