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第2/3页)
子洲。
大名鼎鼎的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便是来自这里。
公交不快不慢,穿城而过,四周建筑多为清代木式民居和少部分混凝土浇筑,城区房屋以平房为主,后世繁华的五一广场还不见踪影。
长沙大火……
余华站在车里,看着外面的长沙城,默默闪过关于长沙城的记忆,长沙大火和天炉战法,这是他对民国时期长沙城的认知。
前者人神共愤,后者举国欢庆,皆在同一城市。
公交行驶约莫二十来分钟到了江边灵官渡,停车,所有人下车前往渡口码头买票,这个时期长沙没有任何一座跨江大桥,过江方式唯有轮渡。
湘江天险,绝非浪得虚名。
买好票,余华站在灵官渡前眺望湘江景色,忽然江风袭来,身侧青丝拂面,转头看去,正是女子侧颜。
“怎么了?”感受到余华的目光,林婉侧头回望,询问道。
“没什么,只是觉得清婉你很美,就像花开正艳,我不欣赏反倒是可惜了。”余华摇头,诚恳且认真的回答。
对待伴侣,就要直白称赞,抗日救国和赞美伴侣并不冲突。
林婉闻言面容顿时微红,有些羞涩,看了看四周倒是没有什么异样目光,悄声提醒道:“你说了不能太亲密的,上船吧。”
余华点头跟上,两人排队登上轮渡,找到空位坐下,待所有座位坐满,伴随一道嘹亮的汽笛声,轮渡缓缓离开渡口码头,向着江对面驶去。
“长沙临大,我来了。”余华望着前方越来越近的岳麓山,心中激扬澎湃,满是期待。
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初始名称,由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校组建而成,师资力量之雄厚几乎达到近现代教育史的巅峰,这是民国教育界最后的绝唱,而这里有着余华最需要的东西——公派赴美留学名额。
为什么一定要公派赴美留学,不能私下前往美国?
原因很简单,因为1882年签署实施的《排华法案》。
《排华法案》明令十年内禁止被雇佣为矿工的华人劳工进入美国,否则将遭到监禁或驱逐,诸多华人仅因自身种族便遭到残酷殴打,极少部分非劳工的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