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2 交通衔接与客流换乘模式设计 (第3/3页)
属的落客区、泊车区、候车区、上客区等。公路客运与其他交通方式的交通衔接设计中,主要处理公路客运与城市轨道交通、常规地面公交、出租车及私家小汽车交通等交通衔接。
1)公路客运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换乘
公路客运与城市轨道交通的交通衔接应保证客流换乘的通达性,同时避免公路客运站、城市轨道交通站分别位于城市快速路或主干路的两侧,以避免设置跨越城市快速路或主干路的专用换乘通道设施。公路客运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换乘模式主要有以下几项。
(1)平面式换乘模式。平面式换乘模式包括枢纽站内换乘与站外换乘。枢纽站内换乘,在公路客运枢纽站前广场地下单独修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通过站前广场实现两种交通方式的衔接,或者采用专用的换乘通道设施为换乘客流提供服务;枢纽站外换乘,城市轨道车站与公路客运站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换乘客流通过城市道路中的一般步道设施和过街设施进行换乘,其换乘的通达性与安全性都很差。
(2)立体式换乘模式。城市轨道交通与公路客运站立体式布局,通过地下通道、滚梯、楼梯等行人步行设施,将城市轨道交通站的进出口通道直接与公路客运站候车厅、售票室、发车区、落客区、客流换乘通道等相连,是最佳的一种衔接布局模式。
2)公路客运与常规地面公交的客流换乘
公路客运与常规地面公交的客流换乘模式,同铁路与常规地面公交换乘模式类似,除站外路边停靠、站外公交枢纽与站内公交枢纽3种客流换乘模式外,还包括站内无缝衔接客流换乘模式。
由于公路客运与地面常规公交都属于道路运输系统,具有相近的运行特征,因此可以在公路客运枢纽内实现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站内无缝衔接客流换乘模式,将公路客运的落客区与地面常规公交的候车区或站台毗邻布局,通过专用的换乘通道或换乘大厅将公路客运与地面常规公交衔接,实现公路客流向公交的零距离换乘;同时采用站前广场、路边停靠等方式实现常规地面公交向公路运输的客流换乘。
3)公路客运与出租车及私家小汽车交通的客流换乘
公路客运与出租车及私家小汽车交通的客流换乘模式包括站外路边停靠的客流换乘、站内临时停靠站的客流换乘、小汽车停车场的客流换乘、站内无缝衔接客流换乘模式。
站外路边停靠的客流换乘模式,客流只能在站前广场外的城市道路上通过临时路边停车进行换乘;站内临时停靠站客流换乘,通过建立“即停即走”的临时停靠站以满足出租车或小汽车的临时上客或落客的需求;小汽车停车场的客流换乘,在公路客运枢纽站前广场建设小汽车停车场,满足小汽车接送客流的停车需求;站内无缝衔接客流换乘模式,在保证出租车交通用地不影响换乘客流移动的前提下,将公路客运的落客区与出租车交通的候车区或上客区毗邻布局,通过专用的换乘通道或换乘大厅将公路客运与出租车交通衔接,实现公路客流向出租车交通的零距离换乘。
4)枢纽站前广场或换乘大厅衔接的客流换乘
与铁路客运枢纽相同,公路客运枢纽也可以采用枢纽站前广场或换乘大厅衔接的客流换乘模式,实现公路客运枢纽内不同交通方式间的换乘。
4.航空客运枢纽交通衔接设计
作为航空运输网络的节点,航空客运枢纽既是飞机航行的起、终点,也是经停点。航空客流大多以商务出行为目的,其客流集散一般会选取如出租车、小汽车等灵活性与便捷性较强的交通工具。对于客流量比较大的大型航空枢纽,一般采用运量大、速度快、可靠性高的轨道交通作为其主导的集散方式,而出租车、私家小汽车、机场大巴等作为辅助的集散方式。
由于航空客运枢纽自身的运行特征,主要通过航站楼和地面运输系统与小汽车、出租车、机场大巴、轨道交通等集散交通相衔接。航空客运枢纽的交通衔接设计主要包括航空客运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换乘、航空客运与出租车及私家小汽车交通的客流换乘、航空客运与机场大巴的客流换乘等。
1)航空客运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换乘
航站楼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衔接设计原则,是尽量提高航程客流在整个出行过程中的行程速度,同时保证整个出行过程的连续性和便利性,客流换乘模式主要包括航站楼外换乘、毗邻航站楼换乘、航站楼内一体化换乘。
航站楼外换乘是城市轨道交通站位于机场范围以外,在航站楼与轨道交通车站之间通过固定的摆渡大巴或公共交通提供客流换乘服务;毗邻航站楼换乘是轨道车站毗邻或接近航站楼建设,通过客流专用换乘通道设施供客流换乘服务;航站楼内一体化换乘是轨道交通站直接与航站楼结合,采用立体式一体化建设,乘客可通过设置在站台上的楼梯或自动扶梯进出航站楼进行换乘。
2)航空客运与出租车及私家小汽车交通的客流换乘
航空客运与出租车及私家小汽车交通的客流换乘,与铁路跟出租车及私人小汽车交通的客流换乘类似,主要包括毗邻航站楼临时停靠站的客流零距离换乘,以及航站楼周边停车场的专用通道换乘,具体衔接方案详见铁路客运枢纽交通设计部分。
3)航空客运与机场大巴的客流换乘
机场大巴为在机场与城市内部固定站点间提供直达运输的机动车辆,其运输性质类似于公交车辆,拥有固定的发车时刻、行驶线路和运营车辆等。机场大巴的落客区应与航站楼的离港层毗邻,实现机场大巴向航空的客流换乘;机场大巴的上客区应与航站楼的到港层毗邻,实现航空向机场大巴的客流换乘。
4)航站楼换乘大厅衔接的客流换乘
与铁路客运枢纽类似,当航空枢纽内不同交通方式采用立体式或毗邻式空间布局时,基于不同交通方式的空间布局,形成不同交通方式间的航站楼换乘大厅,基于换乘大厅实现不同交通方式间的交通衔接。
5.水运客运枢纽交通衔接设计
水运是使用船舶运送客货的一种运输方式,适合低成本、大批量、远距离运输;其主要缺点是运输速度慢,受港口、水位、季节、气候的影响比较大;包括沿海运输、近海运输、远洋运输和内河运输4大类。
水运客运枢纽主要通过港口陆域内的客运大楼和地面运输系统与小汽车、出租车、轨道交通、地面常规公交等集散交通衔接,具体的交通衔接设计可参照铁路客运枢纽与公路客运枢纽交通衔接设计。
6.公路、铁路、航空、水运间的交通衔接设计
交通枢纽内可包含多种主导对外交通运输方式,形成城市对外交通综合客运枢纽,如铁路—公路客运枢纽、铁路—航空客运枢纽等。
综合客运枢纽内,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城市外部交通运输方式间的交通衔接设计,与城市外部交通方式的空间布局密切相关。在平面分散式空间布局条件下,客流主要通过跨越市政道路的过街天桥、地下通道,以及市政步行道和站前广场等在不同交通方式间进行换乘;在平面集中式空间布局条件下,每种交通方式的出入口都与站前广场相连,客流主要通过站前广场在不同交通方式间进行换乘;在平面毗邻式空间布局条件下,通过行人通道等步行设施将各交通方式出入口及换乘大厅相连,客流通过换乘大厅或步行通道实现不同交通方式间的换乘;在立体式空间布局条件下,通过自动扶梯、楼梯等步行设施将各种交通方式的出入口与换乘集散大厅相连,客流主要通过换乘大厅进行不同交通方式间的换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