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 道路层次等级 (第2/3页)
及路面材料和道路街道景观的布设。
道路层次等级划分是道路交通设计的基础(见图4-4),同时道路交通设计能够增强或减弱道路等级的效果。
简而言之,道路层次等级是对道路承担的功能和对它的使用要求的一种体现。它是为了使道路网有效运行和取得更好的城市环境,帮助决策者和管理者制定相应政策的交通管理、维修、安全、公交、货运策略的手段。
图4-4道路层次等级的规划设计——一般形式
在早期考林·布坎南1963年出版的经典著作《城市交通》报告中,对道路等级做了详细的论述并明确提出道路的两个基本功能。他指出,简单地说,道路只有两种,一是为通行服务的路,即强调通过性。二是为“达”服务的路,即强调可达性。这两种功能相互制约、不能调和。这种思路对以后几十年城市和城市道路发展建设的模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道路功能与等级关系如图4-5所示。
图4-5道路功能与等级关系示意图
我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将城市道路按道路在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及对沿线的服务功能等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4个等级。并做了以下说明。
(1)快速路:应中央分隔、全部控制出入、控制出入口间距及形式,应实现交通连续通行,单向设置不应少于两条车道,并应设有配套的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
(2)主干路:应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应以交通功能为主。主干路两侧不宜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