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风起洛阳 第二十三章 封侯真我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风起洛阳 第二十三章 封侯真我意 (第2/3页)

纸上的墨迹,陈瞻心里一惊。

    或许是这个扭曲的时代太让他怀念他的家乡了,又他刚刚他写得太过投入了,竟然一时间忘了本土化,写出了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汉家。

    虽然他及时将“汉将”改成了“悍将”,但是已经落了笔的“汉家”已经没法改了。

    陈瞻惊出了一身冷汗,一边装作若无其事地往下写,一边努力思索待会该如何解释。

    下面的士子也有人问出来这个问题:“诸君,陈君诗中“汉家”何解?在下孤陋寡闻,似从未见过?”

    之前那个好为人师的士子见他问到了自己的专业领域,兴奋地开口解释:““汉”者,天河也,此宇宙银河之称,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陈君用此典,意指我昭昭大雍,涵盖宇内,历经万世而不衰!”

    “有理!陈君文采斐然,典故信手拈来,真是博闻强识啊!”围观的士子们随声附和。

    陈瞻在心里松了口气。

    幸亏之前立起了“博学多闻”的人设,这堆士子依靠脑补帮自己补全了漏洞,否则他是真的不知道应该如何解释。

    果然不是自己的,就不是自己的,文抄公有风险当不得啊!

    不过好在干完今天这票以后很久都不用被迫写诗,只要自己注意一点,也不用担心暴露了。

    此时坐在角落的刘荣却突然一怔,眼里闪过一丝明悟的光,他好像明白了点什么!

    “汉家”烟尘在东北,为什么是东北,而不是西北,大雍的心头之患鲜卑可不是在东北边!

    若是说陈瞻为了凑一个合适的韵脚,将在大雍正北方以及西北方的鲜卑说成了东北,那未免太牵强了。

    以陈瞻刚刚展现出来的水平,写什么都信手拈来,完全不需要为了凑韵脚而牺牲表达的准确性!

    那么,东北有什么呢?

    对了!乌桓人!

    刚刚陈瞻说乌桓人可能有心无力,消极怠工,他可能想表达的真实意思是:乌桓人也不可靠,需要防备?

    顺着这条思路往下想,刘荣觉得越来越和理了。

    这样也是说得通的!之前陈瞻去中山剿灭张猛,中山就在幽冀边境,而幽冀边境就是和乌桓人的接壤的地方。

    陈瞻或许是发现了什么蛛丝马迹,觉得乌桓人有问题,但是又苦于没有证据,不想事后背上“逼反乌桓”的黑锅,所以没有明说,只是说乌桓人可能有心无力,需要防备!

    至于之前那个奇妙的用典,或许是陈瞻醉酒之下信手拈来,或许是陈瞻有意为之,希望在场更多的人能注意到跟在“汉家”后面的“烟尘在东北”!

    电光火石之间,刘荣心中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猜测,他愈发觉得自己想得有道理,准备在文会后,找个时间,私下问问陈瞻。

    场地中,刚才那士子的解释得到了其他人地一致好评,众人又惊叹了一波陈瞻的文采。

    尽管一开始,大部分士子的关注点都是陈瞻的文采,但是频繁出现的“报天子”,“封侯”等词语还是点燃了更多士子内心的渴望。

    试问哪个少年人没有一个封狼居胥,马踏燕然的梦想。

    ……更何况还有封侯的好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