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468松江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1468松江府 (第3/3页)



    调动的浙兵等部,在松江府上船,由南海水师护送出征,而北方大军则在山东登船,随东海水师出征。

    不过倭国终究是太祖定下的不征之国之一,这样的动作,朝廷也需要思虑再三,十分稳妥了才敢把消息透露出去。

    于是乎,松江府就承担起安排商船前往倭国贸易,暗中把锦衣卫探子送过去的任务。

    此次魏广德过来,就有向胡峻德暗示此事的意思。

    问清楚松江府现在海港情况,魏广德就把有商船从松江府出航,每季一次的事儿告诉了胡峻德,只说是有商会找到他,希望能行个方便。

    向倭国运送探子,自然不会告诉胡峻德,事不密则失身,魏广德不想把胡峻德牵扯其中。

    不过运送到货物,魏广德还是提了一嘴,就怕港口巡检发现货物特殊而扣船上报。

    到时候胡峻德知道是他说的船,能够放行。

    前往倭国的商船,船上装载自然和其他海船不同,都是针对倭国市场准备的货物。

    胡峻德一听,只是略微诧异就马上点头。

    魏广德知道,他肯定以为这些船是他的,是前往倭国贸易赚钱的。

    不过,实际上这船还真就是他有股份,不过控股的是锦衣卫。

    作为特殊的衙门,锦衣卫也暗中掌握了几个商会,在分船引的时候拿到一两张,通过这层关系,他们的人也方便搭乘其他商会的海船出海。

    毕竟,大家都是做生意的,和气生财。

    “明白了,老师,以后我会照应的。”

    胡峻德急忙答应下来,老师家的生意,肯定要照应,不仅会允许他们随时出航,还会示意下面的巡检,给这船最优惠的税率。

    这年头没有报关的说法,也就是商人不会把自己船上运送商品的真实价格报给官府缴税,要官府自己判断。

    因为非常麻烦,所以中国古代对海贸的收税,都是按照船只大小征收。

    商人们自然会想尽一切办法,把这笔税银从船上货物里赚回来。

    这也算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做法。

    实际上,月港已经在魏广德暗示下进行了两次加税,但是海商们依旧愿意承担,可见这笔关税对于船上的货物能带来的利润来说,真的不值一提。

    而松江府则是直接照抄月港的做法就可以了,没道理月港商人能做好,松江府商人就做不到。

    即便有规定,但下面的人也是知道怎么给自己谋福利。

    稍微在登记的时候把船缩小一点,就可以让船主少缴税,而这部分他们会分润一些。

    只不过这种事儿不可能做的太过火,控制权都是在官府手中。

    胡峻德只要表示对税收不满意,下面就会马上控制一二,增加码头关税收入。

    老师的税,胡峻德自然不能不收,但绝对不会多收一钱银子,给最大的优惠。

    “来人,拿我的帖子,胡知府,你派人带路,送到徐阁老府上,就说我明日前往拜会阁老。”

    正事做完,魏广德就吩咐道。

    “是,老师,酒宴也准备差不多了。”

    胡峻德急忙说道。

    “好,我换身便服就出发,你先去安排人带路。”

    魏广德喊人的时候,随从就有人拿着魏广德帖子站在门口等候。

    魏广德换衣服,胡峻德也安排身边人给那随从带路,前往徐阶府上投拜帖。

    不是给徐阶圣旨,只是太后让人挑些东西送去,自然不准备香案接旨什么的。

    小皇帝朱翊钧也送了十坛宫廷藏酒,让送到徐阶那里。

    这里既有徐阶功劳大的缘故,也有张居正的原因。

    “这些年长江水患不断,你松江府地处出海口,也要加倍小心。

    本身松江府水系众多,特别是黄浦、吴淞河势已成,就按照海瑞的办法治理。

    如今松江府有这样的形势不容易,可千万不能出事儿。”

    因为黄河水患暂时消弭,张居正把工部治水经费拿去修荆江大堤,朝中非议不断。

    许多人都说张居正借此保自己老家而忽视长江南岸安全,不过张居正私底下和魏广德沟通,说目的只是为了隔绝长江和云梦泽联系,长期下去可将古云梦泽围成良田。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