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457再议宗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457再议宗室 (第2/3页)

杜绝贪腐,又何必动这脑筋。”

    张居正又说道。

    “叔大兄,厚禄未必养廉,薄禄必不养廉啊。”

    魏广德苦笑道,“都养不活自己,谁还能安心做官,朝廷又把养三班衙役的差事儿给到官员手里,就算正直之人遇到这样的环境,早早晚晚也会沦陷下去而不自知。

    只要在杂税里多拨弄一点小算盘,那钱财就唾手可得了。”

    明朝形成集团贪腐的情况,其实就是朱元璋低工资导致的。

    进士考进官场,首先就被生活给压趴下了。

    当官那点正当收入只能维持温饱,如何交际?

    再一看,制度贪腐的温床都有了,那不就直接陷进去算了,大家一起干,一起贪。

    本来正直点,或者胆小点的进士,也逐渐沦陷进去,成为贪腐集团的一份子。

    “国朝现在的情况是,地方上小吏仰仗官府的权势剥削百姓、甚至勾接地方士绅移花接木转嫁赋税。

    而地方官员,则通过摊派杂税贪赃枉法,大肆侵占国家税银。

    到了朝廷衙门这一级,则是在财政支出中不断“漂没”财物中饱私囊,已经形成自下而上传导终使得官僚队伍的整体性腐败。”

    魏广德继续说道,“叔大兄今日安排各地提报衙门里职位,或许有心但还未真正下决心。

    说实话,给小吏发俸禄还不能太少,仅以养家糊口怕是不够,而县令若维持现有禄米就更不行,若是不能加钱,地方上肯定会乱的。”

    “一条鞭法、增加俸禄一起执行,给县吏发俸禄也一起做了。

    你说的有道理,薄禄必不养廉,杜绝贪腐的土壤都没有了,如何指望官员廉洁奉公。”

    张居正或许在心里对一系列改革加重了砝码,基本上已经下定决心利用这次清丈田亩后国朝财政大增的机会,把这事儿一并做了。

    虽然不可能因此彻底解决贪腐,但至少给了土壤,让所有进入官场之人可以选择要不要贪。

    最起码,朝廷发放的俸禄,要绝对满足官员过上体面的生活。

    至于早就形成的潜规则,也只能一点点,慢慢的来处理。

    增收的赋税,有了这么个去处,也好过被下面官员想方设法巧立名目弄走强。

    实际上,随着清丈田亩的即将结束,张居正对来年赋税是抱着极大期望的。

    但是魏广德这几次为朝廷增加财税之源的过程看,财政增加后支出也会大增,甚至会超过增加的收入,不仅没有形成结余,反而局势更糟。

    倒是魏广德,没增加一项财源就考虑到该用到何处,剩余不多的份额补贴朝廷支用不足。

    就算各部、寺巧立名目,可户部没钱,也只能拖下去。

    现在张居正也学精了,所以早早的考虑该如何花销增加的国税收入,最起码用到实实在在的地方,好过被浪费掉。

    “这里面还有个问题。”

    很快,张居正又想到一个棘手的问题,而且和他们刚才讨论的话题息息相关。

    魏广德没说话,静等张居正道来。

    “宗室禄米问题,给朝廷官员涨俸禄比较容易过关,可宗室必然大闹。”

    张居正说道,“宗室之事若不能有个善了,始终是个麻烦事。”

    “这”

    魏广德听到是宗室的事儿,也觉得有些头大。

    张居正心大,居然想解决宗室痼疾,也是想瞎了心。

    但是正如他所说,刚才商议之事行起来简单,宫里也可能说服,但宗室那边肯定不干。

    凭什么官员涨工资而他们还得领折色的禄米,而且还是纸面上的禄米,实际上根本就拿不到多少。

    说句实在话,后世都说大明朝是被宗室吃垮的,这谣言看着似模似样,但却没半点真相在里面。

    确实,从数学角度计算你会发现,万历朝的时候,如果宗室禄米实发,那真的会拖垮大明财政。

    可宗室真的能拿到那么多钱粮吗?

    如果真那么有钱,河南等地宗室何必还要闹禄米之事,那是因为纸面上的禄米,一般宗室根本就拿不到。

    朱元璋在明朝开国之初制定了非常丰厚的宗室俸禄标准,而且亲王郡王的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