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451俺答汗病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1451俺答汗病倒 (第3/3页)

而冯保那边则是私铸成金条,藏在哪里不清楚,但估摸着冯保在京城的宅子里肯定有巨大的地窖藏宝。

    “内阁正在讨论是否要放开对倭国的商贸禁令,你是什么意见?”

    兵部主要事务说完,魏广德就开口说起内阁讨论的话题。

    “天津开港在即,预计会和广州一起,在明年一起放开,各有一百张船引。”

    魏广德继续说道。

    “天津这边,主要就是对倭国和朝鲜?”

    张科皱眉问道。

    他当初没少见到倭寇涂炭闽浙的惨状,心中多有不平。

    若不是魏广德提出,张科这会儿怕是已经开骂了。

    “赚倭国的银子,富我大明百姓。”

    魏广德小心的说道。

    张科算是这个时代的愤青,对倭寇有刻骨仇恨。

    其实,俞大猷也有这毛病,只不过多番被官场调教后开始学会了隐忍。

    魏广德能够猜测到,俞大猷对他私底下和倭国做生意是很不高兴的,只不过一直没有表现出来。

    因为他已经看懂了,就算他反对也是无用,当权之人只会把他调走,继续做那些事儿。

    过去太直,走了不少弯路,现在的俞大猷已经不愿意重走老路了。

    毕竟年月不等人,他已经没多少时间可活了,不为自己也要为自己的孩子考虑。

    “善贷,你老实说,内阁里,你和首辅的态度是什么?”

    张科不是傻子,说是内阁商议,其实就是看张居正和魏广德的态度。

    “首辅有些犹豫,我是持支持态度的。

    你当知道,我一直在筹划对倭国用兵进行报复。

    现在对倭国情报的刺探,多是通过朝鲜和琉球进行,有点耗费时长,若是能直接和倭国通商,锦衣卫的人就能直接进入倭国刺探,带回各种消息。

    时间,才是情报最重要的。”

    魏广德开口说道。

    “你所说的,是倭国的金山银山吧。”

    张科不客气问道。

    “算是吧,朝廷需要倭国的金银资源。

    别看大部分省份完成清丈田亩今年开始,一直到后年,朝廷的赋税收入都会大涨,可那又如何?

    朝廷花钱的地方也多了,但就是那掣电铳的打造,就比鸟铳贵了不是一星半点。

    但你掌兵部当知道,掣电铳的实用性确实不错,虽然威力弱点,但是发射快速,乃是维持我大明军阵的利器。

    而短管的掣电铳在宣大骑兵中试用后效果也是不俗,比原本笨重的百出佛郎机要强得多。

    还有带膛线的重型鸟铳,精准度高的可怕,说是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也不为过。

    这都是要钱的,没钱拿什么打造。”

    魏广德苦笑道。

    不知不觉,明军装备已经有了巨大变化,比历史上更加犀利。

    但是带来的就是兵部每年的军费开支猛增,重型鸟铳最为费钱费料,各卫所也只能装备少量。

    其实,最花银子的还是水师战船,不止需要造船,还要铸造大炮,完全就是吞金巨兽。

    历史上,张居正改革虽然没有尽善其功,但也完成了大部分省份的赋税调整,国库大增。

    但是,当时的大明并没有大造水师,所以财政有盈余。

    而现在有了魏广德这个穿越者,国库收入增加了,可花销也变大了。

    本该连续三年结余的大明财政,这三年里总体依旧入不敷出,更别谈什么盈余了。

    这,还是在缅甸驻军没有大量耗用朝廷财政的基础上。

    现在缅甸驻军的开支,都有地方赋税支应,只不过结余不多,还多被截留下来铺桥修路,建造城墙和港口。

    张科进京的时间也不短了,自然知道朝廷财政的困境。

    以前在地方上还不觉得,总以为闽浙招灾,其他地方当有富裕。

    “内阁的决定,兵部都会支持。”

    终于,张科还是开口说道。

    “大人,宣府急报。”

    在魏广德松口气,打算再坐会儿就告辞回内阁的时候,外面进来报道。

    “拿来。”

    张科接过宣府急报,验看弥封后拆开一看,说道:“俺答汗病倒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