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451俺答汗病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451俺答汗病倒 (第2/3页)

西伯利亚沿海城市气温普遍比同纬度日本城市低的原因就在这里,一年里结冻周期也比同纬度地区时间长。

    而改造日海口,这一想法即使在几百年后依旧只是停留在纸面的一个计划。

    是的,俄罗斯也想发开西伯利亚,但是东西伯利亚的极端气候让他们即便可以拥抱太平洋,却依旧缺少不冻港。

    于是,才有了这大胆的计划。

    只是,这个计划太过大胆,对于环境的影响太过重大,很难预测后果才迟迟不敢动手。

    魏广德这个小白自然不懂这些,他以为既然靠海就可以建港,无非就是通航时间短些。

    那没关系,只要能通过海路向那里输送物资和船只就行了。

    黑龙江岸边,大明肯定要建船厂,沟通整个黑龙江水域的水上交通。

    但是有了海运,建船厂也就不急于一时,可以缓缓,就地取材背着,等到了时候再建船厂。

    毕竟,建造船厂,那就意味着要有源源不断处理过的木材,总不能还千里迢迢把造船的木材运到辽东去吧。

    “云南巡抚再次上奏,希望尽快完成缅甸府县的划分。”

    说完兵部公务,张科忽然又提到缅甸的事儿。

    缅甸暂时算是平了,但是近一年来各地也偶有叛乱发生,李家现在就把兵马分散在面的各地,随时针对发生的叛乱进行镇压。

    李成梁儿子多的优点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来了,他四个儿子现在都能独当一面,除了从军队里提拔的将领外,他四个儿子现在都领了镇守参将的职衔。

    而原先西南各省的总兵、参将都已经率领部分官兵返回,毕竟西南各省也需要明军驻守,威慑各地土司,不能长久驻扎缅甸。

    如果说一开始,朝廷视缅甸为鸡肋,觉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话,随着这一年缅甸矿产的大肆开采,当地经济状况明显好转。

    以前这些矿产,缅王开发只是为了换取自身所需以及对外征战的耗用,而现在缅甸则成为大明重要的矿产基地。

    缅甸的矿产好开采,许多又都是大明所需,自然引发采购热潮。

    各种矿产出产后,很快就会被大明商人买走,一时间缅甸的经济反而比缅王统治时期还好。

    毕竟缅王那会儿还有节制,采购所需,每年还会带着兵马出征,许多矿工那时候也会被征调走,所以产量一直没有扩大。

    而现在李成梁坐镇缅甸,没有对外征战的需要,矿工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矿场工作,产量自然蹭蹭蹭往上涨。

    实际上,李成梁巴不得缅甸成年男子都在矿场里劳作,这样就没人造反,他的日子会更滋润。

    不过经济好了,自然云南的官府也有些坐不住了。

    不止云南,而是朝廷里眼红的人也不少。

    云南本来就对三宣六慰有管辖之权,所以云南巡抚天然认为他应该在缅甸获得最大的利益。

    可李成梁鸟都不鸟他,这让他既气氛又无可奈何。

    于是,他能想到的办法自然就是尽快把缅甸纳入府县治下,如此军方就得交出缅甸的权力,由官府接管。

    只要官府入驻,以后军方的利益自然大部分会落到官府手中。

    以文抑武才是国家常态,不可能让这些丘八站在文官老爷们头上才是。

    “他们给兵部行文了,呵呵呵.”

    魏广德其实已经收到消息,知道云南那边有点小动作,但没有放在眼里。

    现在缅甸时不时发生的叛乱,其实是在帮他们的忙。

    因为地方还没有稳定,所以施行军管才能保证对当地的控制。

    “年底兵部奏报,着重强调缅甸最近几次叛乱的情况,写的越激烈越好。

    缅甸如辽东般施行军管,对兵部是有好处的。”

    魏广德提点一句,“至于其他的,你告诉下面人,那都是小利,难道缅甸那边还敢不给兵部送上冰敬炭敬。

    若是李大都督真敢这么不识抬举,你给我说,我去骂他。”

    魏广德这话,既是给张科吃定心丸,也是暗示他和李成梁的关系。

    现在缅甸的利益,近三成进了他和冯保的腰包。

    缅甸的其他东西他没要,都换成成箱的珠宝玉石和金块。

    金块,直接委托铸币局铸造成金币收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