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两千九百五十八章 耽误不得 (第1/3页)
《三山志》主要介绍海外风物,其中提到:‘海月,形圆如月,亦谓之蛎镜。土人刮磨其表,以通明者鳞次以盖天窗。后世的描述和使用方法,也与记载大同小异。”
“明代屠本畯的《闽中海错疏》中还补充有‘岭南谓之海镜,又曰明瓦’。”
“《清稗类钞》在描述蛎壳明瓦之后又提到:‘又有将贝壳之薄而透明者切四角成方片,则自印度诸岛及暹罗输入,为用亦同。’虽然这里没有明确此类贝壳的名称,但据其描述的地点和形貌,与海月极为相似。”
“由此可见,最迟在南宋时就出现了将打磨后的‘海月壳’镶嵌于窗户的现象。而当时的海月贝,又称‘蛎镜’,‘海镜’,甚至直接叫做‘明瓦’,因此古籍中记录的‘蛎壳窗’的‘蛎’,可能并非‘牡蛎’的‘蛎’,而是‘蛎镜’的‘蛎’。”
“那云母和海月有什么区别呢?”
“云母和海月颜色比较相近,磨薄后都是微透明带有淡淡的棕黄色,不过云母毕竟是六边形晶体矿物质,它能够处理出来的平面会比海月这种生物形成的贝壳要平整得多。”
“我们仔细观察这道窗户,它的窗片并没有云母晶体层状结构的晶体边缘那种六边形轮廓,相反的是存在一种同心圆状的线条纹理。”周至从一个同学手里接过掸灰尘的笔刷,将笔杆掉转了过来,对着一扇较大的窗格上比较明显的纹路画了个半圆:“看,就是这样。”
“这是……”
“这是贝壳的生长纹,就类似树的年轮,只不过树的年轮是圆形的,贝壳的生长纹是扇形的。”周至解释道:“将贝壳制作成窗片,当然会经过裁剪等工序,我们看到的都不是贝壳的全貌不过一些基本特征还是能够发现的,比如珍珠层,比如生长纹,还比如这里。”
“这又是什么?”阮教授看着窗片上比较厚的地方有一处八字形的一长一短两条比较结实的线纹,问道。
“这是海月贝非常重要的生物学特征。”周至解释道:“海月贝壳右壳片有八字形长短二齿,嵌于左壳的沟内,生物学上叫做‘铰合齿’,这和河蚌,牡蛎的绞合齿形状是完全不一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