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两千九百五十七章 都是爱古建的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两千九百五十七章 都是爱古建的人 (第3/3页)

史专业的大学生都要,我们的家乡本来就在长江边上,于是大家就决定加入了。”

    “不错不错。”阮仪三对周至几人印象更好了,看来大家都是热爱古建,知道古建价值的人,算得上是同道了。

    这时候老王也安排好人手回来了,看着那扇已经清理出来的窗户:“这个就是贝壳啊?我们一直以为是云母呢。”

    “其实云母在古代也是非常贵重的东西。”周至说道:“虽然随着现代工艺进步,获取云母薄片不是什么难事儿,云母片运用也十分广泛了,但是真正要将古法恢复出来,用传统工艺从云母原矿剥离出适合窗户用的云母片,难度还是极高的。”

    “因此古代志怪《汉武故事》里就描绘了汉武帝所修建的神室中,装有‘云母窗’,可与琉璃窗、珊瑚窗并列,‘光明洞彻’。”

    “不过汉武故事毕竟是志怪,不能算作史实。梁简文帝萧纲在《谢惠屏风启》中写道:‘云母之窗,惭其丽色;琉璃之扇,愧其含影’,明确将云母与琉璃并列,作为窗户装饰材料。同时也说明了它们各自的特点:云母透光性好,但是颜色单调平淡,琉璃颜色鲜艳,但是透明度不高。”

    “不过相对于纸、绢这类常见的窗户材料来说,云母窗户还有一个极好的特征,就是保温,其保温效果在纸窗千倍以上,故而又被称为‘千层纸’。”

    “但是云母的产地在西北和西南,沿海一带制作明窗,还是以贝壳居多。”

    “但是从古代的文献记录来看,所谓的‘蛎壳窗’,又分了‘牡蛎说’和‘海月说’,清人徐珂编纂的《清稗类钞》中载:‘明瓦,以蛎壳磨薄,成半透明之片,夹以竹片,嵌于窗,未有玻璃以前多用之,南方制此至多。”

    “清《肇庆府志》中也提到:‘蚝出阳江海中……治其壳,施以窗隔,薄而明,谓之明瓦。’可见,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将「牡蛎壳」磨成薄片镶嵌在窗户上制成明瓦的情况。”

    “而‘海月’二字与制窗一起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梁克家的《淳熙三山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