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九百五十五章 础柱的由来 (第2/3页)
介说这院子明代叫做怡顺堂,中山王徐达之弟徐逵后裔建造的,清初转让给了张姓人家,改名成了玉燕堂,当地文保钉了牌子的,你这么跟他们说他们肯定就知道了……好,好,我们就在这里等着。”
将电话挂掉,周至对愣愣盯着他的三女说道:“我们可能要在这里多玩一会儿了,王老爷子说他马上联系这边的温饱的单位,让他们过来看看。”
“那我们现在……”
“继续玩。”周至说道:“趁他们来之前,我们先把这里逛完。”
走过天井就进入正堂,这里虽然没有得到什么具体的保护,不过显然也在以前经过文保部门的简单修复,大厅轩敞明亮,正面玉燕堂的牌匾,两侧挂着字画,不过都是现代的装饰性国画,然后又见到了简介上的一幅对联——“轿从门前进,船自家中过”。
很明显,上联下联尾字都是去声,失了格律了。说是对联,其实更像一句顺口溜。
不过—抱粗的庭柱倒是够大的,而更加罕见的是庭柱下的支撑物。
周至用脚碰了碰那鼓状的墩子:“还记得这个叫什么吗?”
“是叫础墩吧?还是叫柱础?”张辛夷说道:“我记得你在福宝镇的时候给我们,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谚语。”
“对的。”周至笑道:“不过这个柱础却润不了。那条谚语对这个础却不适用。”
“这是为啥呀?”叶欣蹲下去细看,还用手摸了一下:“诶?这个础是木头的!我记得你跟我们说过础柱有防潮的作用啊,这个都不是石头的,础了个寂寞啊!”
周至笑道:“人类的知识也是慢慢积累的嘛,再说了,石头的础柱真就必要吗?”
“嘿什么话都被你说了!不是你告诉我们础柱是古代的防潮设施,可以防止柱子受潮,增加使用年限的吗?怎么现在又说不必要了?”叶欣很气。
“我说了础柱重要,有防潮作用,可是我并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