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九百四十八章 一家人有一个会就行 (第2/3页)
美国记者在德兴馆采访的时候,翻译直接称其为‘穷人的法式红酒鸡’。”
“这也太搞笑了吧。”麦小苗笑道:“这道菜这里有没有?”
“不要加了,我们四个人已经吃不了这么多了。”叶欣和张辛夷连连摆手。
“没事儿。”周至叫来服务员,又加了一道鸡骨酱,然后对二女说道:“红烧河鳗和油爆虾吃不完可以打包回寝室吃。”
“冷的会腥吧?”叶欣问道。
“你将它们放到铝皮饭盒里,在脸盆里倒上开水,将饭盒浮在上面热一下不就可以了?”周至批评叶欣不懂变通。
“说起吃你就什么办法都想得出来!”叶欣不觉好笑:“那行,吃不完的我和辛夷打包回去,下午再买几个面包,回寝室教大家吃那时候租界外国人的‘西餐’!”
如果评价本帮菜就是“浓油赤酱”,“厚味重糖”,周至认为其实是一种不公道的偏见,本帮菜其实吸收了周围多个菜系的特点,再加上当地的创新,虽然比不上川菜里的“百菜百味”,但也并不是浓油,赤酱,重糖几个字可以概括的。
尤其是当食材变得高档,做法更加精致以后,本帮菜里的高端菜品又经历了多年的调整,如今不少都从“土菜”摇身一变,足以登上国宴那样的大雅之堂了。
起码周至点的这几道经典菜式,有些是吸收自苏式和淮扬菜,有些是在本地菜式上做了升级和改良,味道滋味呈菜摆盘都是值得称道的。
这些菜式不能指望在大学食堂里边出现,比如叶欣可能会觉得沪上红烧肉过于甜腻,瘦肉过于干柴,那是大师傅的手艺偏差,换成老饭店这里的红烧河鳗就不一样了,软糯鲜嫩,滋味和口感都是上乘,至少周至不敢说自己复刻得出来。
至于虾籽大乌参就更是如此了,这道菜不仅仅从食材上就是大硬菜,而且乌参和虾籽,处理起来其实都是有些难度的,属于功夫菜。
蟹粉豆腐也是,要将大闸蟹的膏黄和蟹肉抠出来和豆腐一起处理,扣三丝则是刀工菜加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