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两千九百四十七章 本帮菜的来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两千九百四十七章 本帮菜的来历 (第2/3页)

制其他帮压低工价。这在早期几乎形成了行业垄断。”

    “就这个?”张辛夷难以置信地夹起一块红烧鳗鱼:“我记得你做红烧肉是拿手。”

    麦小苗连连点头:“肘子用联和乡黑猪肉作的红烧肉,烧联和乡的山板栗,好吃极了!我每次都要用他烧肉的汤汁拌饭。”

    “那小苗你要小心长胖。”叶欣笑道:“摊着个手艺堪比厨子的男友。”

    “当时的三林厨师在沪上势力很大,主要在德兴馆,后来更是有了人和馆、一家春、德兴馆、同泰祥、老饭店,大家为了将之与苏帮,扬帮,徽帮,川帮等菜系的饭店作为区别,将它们都称为‘本帮’。”

    “不过当时的本帮菜其实名号不响亮,虽然都是三林人,比较团结,但是总体实力上尚不足与其他帮派馆子相抗衡。除了一味摹仿‘苏帮’‘扬帮’等菜系,还没有创办出自己独有的名菜,还在‘家常土菜’范畴里打转。”

    “当时文人记录了老沪上本帮馆子的模样,决不会像广帮馆子那样雕梁画栋,描金嵌银,到处有名人字画,而是的几张八仙桌加长条凳,墙壁用石灰一刷,被沪上人谑称为‘赤膊台子毛竹筷’。就算带二楼雅座,实则没几间包房,底楼是引车卖浆之流的地盘,行令划拳,吆五喝六。”

    “这不就是苍蝇馆子吗?”麦小苗笑道。

    “哎哟,小苗可以的呀。”张辛夷夸道:“你连苍蝇馆子这个词都晓得,算半个蜀中人了!”

    “的确就是苍蝇馆子。”周至笑道:“当时文人记录道:本帮馆子大概都是蜕化于宁波馆子,规模都是很小,所谓‘家常便饭’者。南京路抛球场西首,俗称饭店弄堂,彼此鳞次栉比……炖蹄髈、烂糊肉丝、炒圈子即猪大肠、红烧羊肉、四喜肉炒卷菜等,而且一律小样,非常便宜,普通的菜每客只三四角……这几家馆子的装潢呢,却是十分的破旧,但也有汽车阶级上那里,很多普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