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两千九百四十七章 本帮菜的来历 (第1/3页)
菜式一道道地端了上来,叶欣问道:“我们在沪上待了几年了,总听他们在说什么‘本帮菜’,肘子你知道为啥沪上要管自己的菜系叫‘本帮菜’吗?”
不用周至招呼,大家都已经动筷,叶欣和张辛夷在周至这里从来不会客气,麦小苗就更是了。
周至笑着教麦小苗吃虾,一边说道:“其实是先有的‘帮菜’一词,之后才有了本帮菜这个称呼。清代的商人大多是商帮形式存在,比如徽商、晋商等,这些商帮在外经商时会携带家乡厨师,开设会馆。”
“就是我们在会理见到的湖湘会馆那种?”麦小苗问道。
“对,这些会馆里边都有厨师班子,制作商人故乡的美食。”周至点头:“上海在清末开埠后,各地商帮涌入上海,将这种命名方式带入餐饮业,于是就形成了‘帮菜’这一概念。”
“外地来的菜系,就被称为客帮菜,外国来的菜系,就被称为番帮菜,而本地的菜系,自然就叫本帮菜了。”
“和很多菜系的发展历史一样,本帮菜一开始也是从底层开始的,上海开埠后,码头工人、黄包车夫等劳工阶层需要廉价重口味的饱腹食物,因此催生了以猪大肠、猪肝、河鲜边角料为主料的烹饪方式。太平天国时期,李秀成部攻占浦东后,造成三林塘地区大量人口逃往上海租界,。”
“而三林地区素有‘三刀文化’,这三刀分别指的是菜刀、剪刀、剃刀,借以代指三林人主要的生存行业——餐饮,制衣,美发。”
“逃难的三林人为了谋生,渐渐将三刀文化在上海滩发扬光大,三刀之一用于谋生的菜刀,和锅铲一起,形成了一个餐饮行会,叫做‘铲刀帮’。”
“通过同乡互助,三林的这些以铲刀谋生的人慢慢在十六铺形成了‘三林帮饭摊’,并制定出了三条行规:第一条是收徒限三林同乡;第二条是红烧肉糖色配方秘传、不外传;第三条是集体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