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两千九百一十八章 懂逻辑的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两千九百一十八章 懂逻辑的人 (第2/3页)

,而墨家强调的‘通意后对’的原则,即在辩论中必须先‘通义’,即双方对议题中的‘概念’有一个同一的准确理解,然后才能论辩,同样也是对‘同一律’如何运用的精准描述。”

    “名家关于‘白马非马’,‘坚石非石’的主张,更是强调同一律的经典论断——被加以了偏正修饰的名词,在概念意义上已经与名词本身发生了一些偏差,不能再视为同一概念,对于同一律的强调,已经达到了精微的地步。”

    “逻辑学的第二要义是矛盾律,这个就更好理解了,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一书中指出:‘同一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既存在又不存在,也不允许有以同样方式与自身相对立的东西。’‘对立的陈述不能同时为真。’‘对于同一事物相反的主张决不能是真的。’”

    “这是矛盾律的第一前提,接下来是矛盾律的第二前提,应该叫做禁止矛盾律,或不矛盾律。其内容是指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且必有一假,否则,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例子最为大众所熟知的,就是《韩非子》中关于‘自相矛盾’的故事。”

    “类似错误我们在公告当中也常常看到,例如:严禁触摸电线!五百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既然一触即死,死人也没法法办,这就是自相矛盾。”

    “而《墨经》对此的描述是‘或谓之牛,或谓之非牛,是争彼也。是不俱当,必或不当。’”

    “意思是说关于论点的争议,其实是关于一对矛盾‘是与非’的争议,一对矛盾不可能都是‘真理’,而必然是有其一为‘非真理’。”

    “逻辑第三定律是排中律,亚里士多德明确表述了排中律:‘在对立的陈述之间不允许有任何居间者,而对于同一事物必须要么肯定要么否定其某一方面。这对于定义什么是真和假的人来说是十分清楚的。’”

    “《墨经》中则说:‘彼,不两可两不可也’。‘所谓非同也,则异也。俱无胜,是不辩也。辩也者,或谓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