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两千八百八十一章 张之洞的位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两千八百八十一章 张之洞的位置 (第3/3页)

写于硬黄纸上,画有乌丝栏线,卷首有“报恩寺藏经印”,卷尾有“三界寺藏经”墨印。写卷提按明显,笔画粗细对比强烈,用笔略带稚拙,厚重质朴,呈现出典型的唐代写经体面貌,具有重要的文献和书法价值。

    对于周至来说,唐代写经纸也是重点复制对象。

    另外还有一件与《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同出于敦煌的文物,《吐蕃文经卷》,同出于唐代,不过是用麻黄纸书写的,字迹什么的需要旦增大师他们去研究,周至同样对纸品非常关注。

    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三件清代的文物,分别是《芥子园画传》,《张之洞撰SC省城尊经书院记拓片》,章太炎手稿《小学答问》。

    清代的东西能够堂而皇之地列入此次展览,自然有它们独特的原因。

    《芥子园画传》是清初画家沈心友和王概等编绘的画谱,采用彩色套印的方式,画风清新,工艺精湛,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画作的原貌,便于初学绘画者临摹。

    自康熙十八年出版发行以来,《芥子园画传》一直作为中国画技法启蒙教材被广泛使用。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把《芥子园画传》作为进修的范本。

    此次展出的《芥子园画传》为该书早期印本,刀法工细,色彩绚丽,颇具艺术价值。

    《SC省城尊经书院记》则是清光绪二年张之洞为指导尊经书院诸生读书治学而作,涉及到读书门径、治学方法、考核办法、书院藏书等诸多方面,是一篇重要的教育文献。

    这道碑的原碑已经损毁,拓片流传不多,蜀大收藏的拓本拓印清晰完整,珍贵难得。

    最关键的是建立于光绪元年的尊经书院是蜀大的历史源头之一,张之洞当年捐赠给尊经书院的典籍,如今很多都还珍藏在蜀大图书馆,这也是一种历史文化传承,因此蜀大此次展出,特意给了张之洞一个突出位置。

    后面还挂出了周至捐赠给蜀大的一幅张之洞手书楹联“德义无官位而足重,文章勒金石以不刊”,配合上《SC省城尊经书院记》,还真是别有一番意味,体现出蜀大的用心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