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两千八百五十九章 蜀中也有好面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两千八百五十九章 蜀中也有好面条 (第2/3页)

吧,哦不对,牛肉的那碗来三两。”周至说道。

    “那你们里边坐吧,马上就好。”

    “我们能看看老板你做面条不?暂时不进去坐,耽不耽误你生意?”

    “下着雨呢,耽误不了,你们爱看就看呗!站店门口还给我攒人气儿了!”

    于是大家都饶有兴趣地看起老板的加工手法,这下明白面条是怎么做的了。

    跟拉面不一样,原来挞挞面的粗面条是实现制作好的,然后抹上油防止水份蒸发,有一段醒面的功夫。

    有客人上门,师傅从盆里取出盘好的三四根面条排列好,用擀面杖擀成比较粗的宽面条,然后才抓起两头,一边使用拉面的手法拉伸,一边使劲将面条在案板上“劈里叭啦”地摔打成宽薄的面条。

    这就是为什么黄瑞山会认为这个面条是拉面了,因为动作的确很像拉面。

    而周至也知道这个面为啥要叫挞挞面了,“挞”不是普通话里“拓”的读音,而应该是“答”,在蜀中方言里,是摔打的意思。

    挞挞面,意思就是摔打出来的面条的意思。

    面条熟得比较快,老板一个人就能够支应一个面馆,还是这样每一碗都要经过揉、挞的手工面条,手脚之麻利可见一般。

    “这面条是真不错。”坐到了店内小桌上,黄瑞山夹起食指宽,边缘薄,中间略厚的面条吃了一口,赞道。

    “得,你都说不错,那就真是不错了。”

    蜀中的面条市场被北方同学们鄙视,鄙视的原因不是因为浇头和调味,主要就是因为面条本身的质量。

    蜀中几乎没有手工面条,基本都是机制的碱面,甚至还有如华兴煎蛋面那样的另类,直接用干挂面的。

    手工面条仅限于刀削面,还有极少的地方特色如荣昌铺盖面,算是手工面。

    不过铺盖面听名字都知道,那就不是“面条”,而是“面块”。

    “原来蜀中也有这么好吃的手工面啊。”黄瑞山又唏哩呼噜地刨了一大口:“肘子你不是美食家吗?这么好吃的手工面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