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五十三回 文化传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五十三回 文化传承 (第2/3页)

的文化影响力其实会有多么的大。

    这里可能有人会骂了,一套小说而已,哪来的什么文化影响力?这时你不妨去做个这样的试验,就是在街上拉住一个没什么文化的人问问,问他懂不懂四书五经、诗经礼记之类的,相信这个人多半会摇头以示不知;但如果你问他知不知道三国水浒、西厢白蛇……只怕九成九这个人会马上点头。甚至还很有可能会和你讨论起来。

    其实说白了,就是文化影响力这东西必须先有其通俗性。当通俗性的文化影响力使得社会的中、下层民众能够产生出足够的文化底蕴的积累的时候,那些相对高端的、深奥的,才能在此基础上牢牢的建立与发展起来。而陆仁整出来的这套盗版书。无疑就是起到了这种打下通俗性的文化基础的效果。要是一上来就印什么四书五经,只怕除了那些士族阶层或是怀有志向的人,一般的民众根本就没兴趣去买,那样的话能够产生出的文化影响力自然就差了许多。

    另一方面。陆仁这也是开出了一个好头,为后面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开出了一个好头。这里要再扯上点东西,就是印刷术在晋代纸张的生产改良之后就已经出现了。但是真正要达成文化知识的大规模廉价化、普及化,却还是在北宋时期才达成的,原因就是北宋时期的雕版印刷已经大规模的成型,活字印刷也是在此基础上才出现的。

    而在北宋之前,哪怕就是在繁荣强盛的唐代,读书人得到了一卷书都得赶紧读、赶紧抄,文化知识的普及还没有真正的达成。举例来说,所谓的唐宋八大家之中,唐代只有两个,而宋代却有六个!这是唐代没人吗?不是,这分明就是唐代的文化传播与底蕴的积累不及宋代那么普及的一个体现。

    总而言之,陆仁这是没有意识到他整出来的东西会有这么好的文化影响力,毕竟陆仁的初衷只是先赚点小钱、打上一点广告,同时让印刷工坊的人先练练手,以后才会去印那些正儿八经的东西。

    当然这些事陆仁现在肯定是想不明白的,更何况现在的跟前还有个孙尚香在用一种近乎于可怜兮兮的目光在盯着自己。无可奈何的笑了笑,陆仁进到房中取出了一套《逍遥仙剑录》交到了孙尚香的手上,却不料孙尚香有些不满的道:“应该还有吧?再给几套行不行?”

    陆仁哑然:“你要那么多干什么?”

    孙尚香道:“我和二哥都要看啊!所以最起码也得两套。”

    说着孙尚香指了指之前那本已经破破烂烂的残书:“陆仆射你是不知道,当时我没能买到这套书,后来着实花了些气力才从别人那里收来了一套。只是母亲却不许我和二哥看这种书,连张老头(指张昭)也是这么劝谏二哥,说是……”

    陆仁赶紧一摆手,心说这种事我可能比你还清楚是怎么回事。这玩意,尼玛就像是现代社会里家长不准小孩子在读书的时候看课外书。虽然有点扯,但大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