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七十八回 抚幼初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七十八回 抚幼初建 (第2/3页)

竟事是死的但人却是活的嘛!闲话少说,我先带你进去看看,等看过之后你就明白本人其实是多么的聪明了。”

    郭嘉鄙视了陆仁一眼才跟着陆仁进到宅院之中。

    其实在许多事上陆仁远比旁人要清楚得多。就拿当时荀彧说要和陆仁合资办这所孤儿院的事来说吧,陆仁知道荀彧的俸禄虽然是侍中、守尚书令两职并领的比两千石,但荀彧动不动就“禄赐散之于宗族知旧”,手头上常常紧得要命,每个月能拿出来供养这些孤儿的钱粮其实是少得可怜的,所以孤儿院在按陆仁的计划得到官府的财政支持之前,基本上还得靠陆仁他自己的俸禄支撑起来。

    不过还好,陆仁细心的算过帐,他的俸禄说多不多,说少也并不会少,而且他家中又没几号人的,因此除了留下自己必须的那些之外,其余的那些到是能够维持孤儿院的运作。而在当时孤儿院的孩童收养数字还不是很大的情况下,陆仁也完全承受得起。因此陆仁向荀彧建议,房舍人丁由荀氏提供,孤儿们的衣食物资则由他来提供。今天陆仁就是抽了个空送粮米过来,不过在路上正好遇到了从濮阳归来的郭嘉,就顺便的把郭嘉也拉上了。

    但陆仁也知道完全由他来供养这些孩童不太合适,得让这些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力更生才行,于是就有安排年纪稍长一些的孩子在孤儿院中担任半个院士,由他们去照顾一下照顾年幼的孤儿或是清洁房舍、厨房帮工什么的杂活,同时把孤儿院旁边的十来顷空地划入孤儿院的范围,开垦成菜园子让这些孩子们自己耕种。剩下的孩子们嘛……反正孤儿院中的孩子们都是上午读书,下午由院士组织着出城去砍砍柴再运回来。

    别忘了那年头木柴也是要拿钱买、拿粮换的,陆仁穿越之初在徐州混日子的时候还不是靠当樵夫来维持生计?现在孤儿院里的几十个孩子出城砍柴拾柴,一天下来弄个两、三百斤木柴平常得要命。运回城之后一部份孤儿院自己留用,多出来的还能按市价卖给附近的居民。如此一来连带着附近的居民都得了方便,谁家里没柴了想买柴,去孤儿院买包准买得到。

    陆仁这样安排一方面能节省孤儿院的开支,另一方面还能培养这些孩子勤劳刻苦的心性,不都说德智体美劳得综合发展吗?

    这事看似扯淡,不过自孤儿院设立之后,在许昌城中就出现了这么一幕奇景:每天的午时一过,就会有五、六个荀氏子弟领着几十个大小不一的孩子们整装列队外加推着几辆独轮车“浩浩荡荡”的“杀”出许昌城门。而这在当时人们看来奇特的队伍,也总是在齐声咏背着那则“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心智,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就差领头的人没打出一面“抚幼义舍”的旗子出来了。

    初时这样的一支“队伍”自然会让人们摸不着头脑,但等他们真正了解到这支队伍的来由之后就不一样了。至少这些孩子要出城樵采拾柴没人敢拦,也没人会责备上半句。陆仁与荀彧现在可都是有身份的人物这一条可以不论,人家可是拿出了自己的薪俸房产来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