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3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求订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23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求订阅) (第2/3页)

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  路长人困蹇驴嘶……】

    子由是苏辙的字。

    相比之弟弟的留恋不舍,  哥哥苏轼却是无比的豁达开朗。

    正如诗中所写,苏轼说啊,人生在世走过很多的路,想当年我们在眉山,后来又进京赶考,现在又将去往别的地方,这像什么呢?我觉得呢,这像鸿鹄偶尔在雪地里留下的一个个脚印。他只是偶尔经过这个地方,但他要去哪里,那还不一定。还记得当年进京时候碰到的老和尚奉闲吗,可惜,他已经去世了。而我们当年在壁上留下的诗,我们却没有机会再去欣赏了。有没有感觉老和尚和我们当年在壁上留下的诗,就像飞鸿在雪地里留下的脚印?当年我们去绳池的路上是多么的崎岖,路又远,人也疲,驴子也累得直叫呢。

    由两首诗中,一下子就可以看出两人的心境。

    但苏轼就是苏轼。

    他的文学,天赋……当真是想隐藏都隐藏不了。

    哪怕就是回自己弟弟的一首诗当中,你都能看出他的不凡。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我了个叉,这句诗他喵的好经典,好有意境,好有画面感。”

    “是啊,不但经典,而且非常有哲理。”

    “我们的人生,是不是也像飞鸿踏过雪地,现在我们是在杭大,未来我们又将去哪里?”

    谷茺

    众人眼睛一眨也不眨的盯着陈凡。

    他们知道。

    他们已经喜欢上了这位人生豁达的苏轼。

    “应该来说,年轻时候的苏轼官路还算通畅,因为他的才华,又因为他被朝廷看中,官职一次又一次得到提升。只是这个时候已经来到了神宗时代,王安石开始变法。他的朋友,弟弟,同学……包括赏识他的老师欧阳修,都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迫离京。苏轼对于王安石变法也有意见,在朝廷之上与王安石斗了几个回合。但不得不说,年轻的苏轼相对于王安石这位久经官场的政客比起来还是太年轻了。没几个回合,苏轼就被打败。但到底苏轼一直是被皇家看中,虽然也反对变法,倒也未被太多的迫害。有感于朝廷铁定变法的想法之后,苏轼自请离京,先后到达密州,杭州,徐州担任地方长官。到达地方的苏轼爱民有为,先后为地方老百姓做了很多的实事……”

    众人听着陈凡所讲苏轼的故事。

    虽然王安石变法是无比波澜壮阔的史诗。

    但相对于史诗,有着无比天赋与才华的苏轼,同样异常的耀眼。

    “在密州为官的时候,某一个晚上,苏轼突然做了一个梦。在隐约的梦境中,他回到了家乡眉山,看见王弗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心头有千言万语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梦里就这样相对无言,醒来时已泪流满面。再也睡不着了,往事历历在目。苏轼翻身下床,写下了一首《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陈凡在黑板上写下这一首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