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累跑的工程师(下) (第2/3页)
了吗?
“二爷,眷诚还是有些不明白!”
直接吃了第四个鸡蛋,詹天佑问出了自己的疑惑,修桥铺路是好事儿,建豪宅才是屈才呢!李二爷这样的侧重,还是让詹天佑有些不理解。
“久坐,这沙发比硬板凳舒服;如厕,冲水马桶比夜香桶干净;行走,蒸汽车船比咱们的车船便捷。
凡事都有个接受度的,各地士绅认为修铁路、建矿场,是坏风水、断龙脉的坏事儿,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感受到洋务真正的好处,真正感受到了,还会有这样的说法吗?
我心中的侧重,第一位的是水坝,第二位的是铁路,第三位的是桥涵,第四位的是厂房,第五位才是住宅!
但真正要实行起来,这个顺序是要倒转的,第一位是住宅,因为它能直切的让人感到舒适;第二位是厂房,因为它能给很多人带来利益;第三位的是桥涵,因为它能通达南北;第四位的是铁路,因为他会加快货物的流转速度;这第五位的水坝,十年工程百年大计,但好处却是许多人看不到的。
这就是为什么要以房屋,为建筑工程中西结合的侧重!”
以利驱民,以利益拉动一切,说白了还是那四个字钱能通神,过不了利益这一关,再好的筹谋,大多时候还是要被束之高阁的。
“二爷,眷诚明白了!速成科又该怎么具体来办呢?”
吃了第五个鸡蛋,詹天佑问了第五个问题,看着桌上的鸡蛋,他的脸色有些发苦了,刚刚吃的太急,有些吃不下了。
“学以致用、实践教学、边干边学!”
这次李大成的回答也很简单,如何速成,他是没法子的,只能让詹天佑在实践之中摸索。
“二爷眷诚一人不够。怎么才能多教一些学生呢?”
翻着白眼咽下了第六个鸡蛋,詹天佑感觉有些时候,吃的太饱也是遭罪啊!
“钱能通神!花钱请人将西方所有的建筑著作,翻译过来,再将这些译著出版就好。有些人就能自学成才了。
翻译的时候,不妨直白一些,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得懂!”
一个钱能通神,其实就是李大成的回答,有些事儿只用钱就能办到的,这样的事儿。其实也最好做,真正难得不是建筑的中西结合,而是去改变人心。
“二爷,眷诚实在是吃不下了,可我这边还有问题!”
“那就下次看机会喽……
建粮仓的时候。眷诚不妨实践一下,弄一些简单的修路建房著作出来,再培养一批可以修路、建房的工头。”
詹天佑吃不下了,李大成也结束了这次问答,许多事情,他也只能说个大概,具体怎么去做,怎么去解决问题。还得让詹天佑以及将来的人,一点点的摸索,能给詹天佑打开这扇门。就是李大成的极限了,让他指导具体的中西结合,他也没这个能力。
“二爷……”
见了真神,詹天佑这边自然是掏的东西越多越好,建筑工程的中西结合是大事儿,不该这么儿戏的。因为吃不了鸡蛋,耽误了这件大事儿。就太不应该了。
“贪多嚼不烂!
刚刚那些就足够你吃十年了,十年之后的事儿。我也不能预料的!
做事儿就跟做工程一样,总有难关、难点,这些都是要一点点克服的,指着别人指点你、帮助你、扶持你、提拔你,永远难成大器。
眷诚,收起汇票,咱们之间说什么就是什么,整理整理思绪,最近这些日子,粮仓你还是要做好的。”
振威军进东三省,李大成不参与;李诚有在南北各地做买卖,李大成不参与;同样詹天佑这边建筑工程中西结合的事儿,李大成也不会参与。
一国一族的崛起,靠的可不是一个人的努力,而是一群人的努力,振威军不成,那就得继续死人,要么死到振威军成了精锐,要么死的国破家亡,就这两条路可走,想缩头,李大成会在背后推动波澜,要么死要么崛起只有这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