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五十一章 累跑的工程师(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五十一章 累跑的工程师(上) (第2/3页)

着放心。

    “无惧枪炮火烛”

    一边摆着早饭,一边回答着詹天佑的问题,李大成没把他当外人,递了盏热茶过去,他也坐了下来。

    “二爷是要在山东各地建粮仓吧眷诚以为,除了百万仓之外,十万仓、万石仓,只用普通的房屋,抬高一下地基就好,这样既省时省力,耗费也小。”

    粮仓在詹天佑看来,也就是干燥一些的屋子而已,没必要要求这么高的,李二爷想要不惧枪炮的粮仓,这有些苛刻了。

    “眷诚,你知道我的,我是振威军出身,做事的时候,多半都要依着作战来的。

    山东这地方,面朝大海紧邻东洋,既是北方的锁钥之地,又是南北衔接之处,一旦山东被克,京津苏浙危矣

    甲午一战,东洋人自威海卫登陆,顷刻之间,波及山东半岛,兵锋直抵胶莱青沂四府。

    我乃军旅出身,建粮仓就要考校一下山东的防务,所有粮仓,务必向海而建,除可做仓房之用外,到了战时,这几千处粮仓就是扼守山东的几千处要塞。

    粮仓选址,俱在各州县乡镇的陆路要冲之地,我在山东,无论是东洋鬼子还是西洋鬼子,想要肆虐山东,不是不成,但需要他们以血灌地”

    对于詹天佑,李大成也不做隐瞒,直接说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意图,未来不可测,谁知道山东会不会经历兵灾呢别人的防区,李大成不管,但他立足的地方,不是中国人想要拿枪上岸,可以,但要拿尸体铺路

    “二爷眼光长远,眷诚不及,若是这样,就只能用青砖石条三合土了”

    听了李二爷的说法,詹天佑钦佩的点了点头,如同黄岛一样,这位二爷做事,先是为国着想呐

    “青砖石条三合土,那我问你做什么

    昨晚我让人估了估,两千余处粮仓,以占地十亩来计,大仓一座,店铺三十间、货仓三十间、起居三十间,前后围墙一圈,地面夯实,全用青砖、石条、三合土。一处仅物料至少耗银两三千两,两千处就是六百万呐

    这银子可不是大风刮来的,我的想法是,用粮食换人工。就地取土做夯土的大仓、屋舍,除了一些必要的木料瓦片青砖条石之外,尽量不用费钱的物料。

    只做这些,一处差不多有五百两就够了,六百万跟一百万。这里面的帐,大差了”

    扳着手指头给詹天佑算了一笔账,李大成也拿出了他的要求,修码头、铁路是要付工钱的,但在乡镇,只要管吃住,再给点粮食,工人有的是,建造粮仓、店铺,人工的花费很小。主要的花费是物料,除了购买物料之外,运输的成本也很高,就地取材,无疑是最简单最省钱的路子。

    “那就用简制的三合土,据德国李氏所著山东矿产分布图,山东一省都有石灰石分布的,不用河沙也不用黏土,取石灰石碾碎,跟土料杂合稍微夯实就好。干结之后,也是相当坚固的,此法还可用于修路。”

    提到了德国李氏的矿产分布图,詹天佑脸上的神色一黯。身为土木工程师,自己国内的矿场分布图却是德国人李希霍芬在几十年前编纂的,耻辱啊

    “墙厚三尺如何”

    李希霍芬的山东矿产分布图,李大成也看过,他也知道詹天佑心中的无奈,当初这位实干家修路的时候。国外的工程师们不一样没什么好话吗

    雪耻,无须说,只须做,要么做出丰功伟绩,要么杀得血成河、骨堆山,做到了这些也就雪耻了,做不到,说的再好、再响,屁用没有

    “两尺应该足够了,三尺耗费大一些,但更坚固三合土可以偷工减料,但地基绝不能偷工减料,一旦地基差了,上面造的再好,这仓房该塌还是得塌”

    想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