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一个窝头上的生意经(上) (第3/3页)
后的环境压力就要小得多,除了可以维持现在的可持续发展之外,说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也不为过。
若沼气做好了,不仅农业受益,城市以及河流也要受益,德国人已经在胶澳建了下水道,若有了沼气这个由头,大清的城市也可以这么改造了,只有有了成法,什么事儿都好做。
点了一下沼气之后,李大成又回归了正题,他要说的是煤,工业发展离不开煤,而大清对煤的需求太少,现在虽说有萍乡、开滦、峄县等煤矿,但一半以上的煤炭都要出口的,真正大清自己用煤多的地方,只有舰队而已。
煤这东西除了用作工业之外,用作生活,消耗量也是极为巨大的,峄县是哪山东枣庄,李大成为什么要跟德国人说胶沂铁路的事儿,就是为了那里的煤炭。
煤要怎么用无论是铁炉还是蜂窝煤炉,都要用到铁的,煤铁不分家,有煤的地方往往有铁矿,用煤的时候往往也要用到铁炉,将煤铁的需求置于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上,诸洋鬼子再想大肆掠夺煤铁,也要想想朝廷以及百姓的看法。
没有工业需求,李大成就强硬的把对煤铁的需求,嫁接到山东百姓的日常生活上。烧草牛羊要吃的,一头牛羊,怎么也比一吨煤贵的,一吨煤现在多少钱一二三四,四两算是最高价,一些劣等煤,不到一两银子一吨,做蜂窝煤,对煤的要求还真不高,只要有一两年的时间,老百姓算来算去就会明白烧煤合适,一带十十带百,之后就是千家万户,千家万户之后,就是对煤铁的大量需求。
有了这样的刚性需求,煤矿、铁厂也就有了巨大的生存空间,煤矿铁厂有了生存的空间,工业基础也就差不多有了。
做事儿离不开利益与需求,硬做,好事儿也得做成坏事儿,就跟李鸿章的洋务一样,只能惠及一小撮人,也就注定失败的结果,有利益趋势有需求压迫,事儿再做不好,就是人的问题了,该杀
“煤”
“哦山东有煤吗”
“峄县有个德华中兴煤矿”
“德资的”
“不清楚”
“买下知道这煤怎么用吗”
问到用煤的问题,下面的诸位掌柜也学精了,既然你李二爷心里有了章程,那咱们也不做那不知道瞎说的傻子,听着就好。
“哼哼怎么又不说话了问你们知道怎么用吗
这是买卖洋鬼子会用吗做买卖的时候,眼神别老盯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儿,这天下有多大三千里小世界、三万里大世界,无处不是买卖
多看多钻营,买卖也就有了,只瞧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儿,做到死,也是屁大点儿的买卖,一个粮食说了不过两顿饭的功夫,咱们牵扯出了多少买卖
这还没完呢接茬咱们还说粮食的事儿
老六,你来,我给你画几张纸,找个人下去找铁匠,立刻打制,老子要让你们看看,啥叫经商的眼光
做买卖不怕笨、也不怕慢,就是怕你不去想”
说着话,李大成用铅笔画出了两种炉子的图纸,大体标记了一下尺寸之后,就丢给了李诚有,做个炉子而已,货场上有铁匠,铸造的营生也会干,半天的时间足够了。未完待续。
...
重要声明:“"所有的文字、目录、评论、图片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阅读更多最新章节请返回,支持大时代1900请到各大书店或网店购买阅读。
Copyright (C) 2008-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