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粮荒(下) (第2/3页)
以柄吗?
“二爷不说,眷诚不明白!
除了米利坚,印度、南洋也有粮食、稻米出口的,粮荒乃是燃眉之急,二爷为何不用最快的办法呢?”
詹天佑想追根溯源,李大成又不想得罪这个工程大师,詹天佑的法子,是最快、最直接、最有效的法子,但他不理解什么是政治,有些时候,最快、最直接、最有效的法子,往往隐藏着巨大的政治陷阱与危机,海外购粮这事儿,一旦做差了,比一国全线战败后果更为严重!
“钱老八,你带着费先生跟咱们的厨子去看看艾山的风光,眷诚,你随我来!”
李大成也不确定费绳甫跟那厨子是不是别人的眼线,就直接将所有人赶出了唐王殿,带着詹天佑来到供奉神像的主殿,四周看了一下确定安全之后,李大成才轻声开口。
“眷诚,粮食是一国之命脉,你可清楚?
粮食比之国力、科技、工业、人心,对一国而言,更为重要!
海外购粮不是不成,但绝不是现在,即便海外购粮,这些粮食也不能全数用作饱腹之用!
知道为什么吗?
一旦粮食被外人控制了,这一国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除非来一个死伤无数的天翻地覆。
控制一国需要多少粮食?口粮的一两成就足够了,南边以及山东,有很多地方都不种粮食的,你知道吗?他们种棉花!这些种棉花的田地,可都是好田啊!
为什么?因为种棉花赚钱!做纱厂更赚钱!
现在只是一个胶州府修路、建港,就引发了粮荒,一旦动用成百上千万壮丁的大运河开工,出现了粮荒,你知道会是一个什么结局吗?天下大乱啊!
鲁北粮荒这个时候出现,对我们而言,非是祸事而是天大的福缘,这让老子看到了大运河背后蕴藏的莫大风险!
无论何时。粮食必须要保持自给,这次粮荒,咱们必须用咱大清的粮食来解决!
一旦你用了海外的粮食,洋鬼子们就会看到咱们最弱的一面,这些年大清灾荒连连,粮食已经有些入不敷出了。
若是洋鬼子发现了咱们这个弱点,会怎么干呢?若是我来做,我就借着津沽战事跟鼠疫的由头,封锁大清的海路,断绝海路棉布、棉纱的供应。
没了外来的棉布、棉纱。大清国内棉花价格必然成倍的大涨,这会带来什么?这会让所有可以种棉花的土地,都被用来种棉花。
你可能会问。咱们的粮食不足,怎么会拿着所有的田地用来种棉花呢?
有了外来的粮食呢?当绝大多数人能维持温饱的时候,谁会管这个问题?而且大清的土地,绝大多数在地主手里,他们是不愁吃喝的,什么获利多。他们就会种什么!他们不会去管老百姓的死活。
外来的粮食撑着国家的命脉。三两年之后,一旦突兀的断粮。后果会怎样?后果就是比之丁戊奇荒更为严重的饥荒啊!
这个时候,若是有人想做些什么?灭掉咱们这个国家。也是轻而易举的!
不要想着洋鬼子们不会这么干,当利益足够的时候,他们完全可以合伙对付咱们。想想吧!用三五年的时间,占下一个无人居住的国家,其中的利益有多大?
缺粮、粮荒,咱们都不怕,怕就怕这个时候病急乱投医,在外人面前展现自己的软肋,一旦被抓住了软肋,谁也无力回天的!”
大清靠什么挡住洋鬼子的经济侵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英国人武装侵华,迄今四十年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依旧是抵挡洋鬼子经济侵略的最重要武器。
大清也不是不进口外国粮食,美国的富强粉,每年的进口量并不少,但其进口的目的与遏制粮荒大不相同,那是富人阶层在食物上的奢侈品!
一旦李大成在山东大量进口用于糊口饱腹的粮食,这样的举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