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二十九章 不用我不成(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二十九章 不用我不成(七) (第2/3页)

给了卢卡斯答复,说是他们很快就知道能不能、该不该毁约了。

    回胶州,李大成要坐运送物料的火车,在码头货场见了堆积如山的铁路物料之后,李大成也在打着主意,可惜铁路这玩意儿,现在他还不打算玩,时间早了一些,等桂顺在朝中的位子再稳定一些,办铁路的差事儿还成,现在做,只怕南边的盛宣怀会坐不住的。

    物料运输,先要装车,一列火车停在港口货场,花了一天的时间才装完货物,这个速度显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等待装货的时间,李大成也在车站周围转了转,胶澳这边一共有六辆火车头,一百节拖盘四十几节车厢,若是好好谋划一下,十多天时间,运完所有物料,也是有可能的。

    顺带买下第一辆火车,李大成坐着自己的火车,从胶澳回到胶州府城,回来的第一时间他就找到了詹天佑、杨士琦、齐世铎。

    “眷诚,组织一万壮丁,去胶澳装车,十天之内,将所需物料运抵胶州,铁路筹划的事儿,要赶快,十天之后,咱们奠基!二十天之内,铁路必须完工!

    杏城,起胶莱青沂四府壮丁的事儿,你还得下一份政令,这次有多少人,老子要多少人!

    齐世铎,聚集胶莱守军,将所有在胶莱境内的德国人,礼送回胶澳,胶济铁路以及沿线矿场,不许任何大清百姓为德国人出力,想要生计就来胶州府!铁路及矿场,你也要看好了!

    另外出三千人马,守在胶澳一线,咱们只守条约划定的属于咱们的地界,从防线成型到铁路竣工这段时间,不许任何外国人进出!”

    听着李大成霸气的将令,詹天佑、齐世铎摩拳擦掌的应下了,而杨杨士琦就是满脸的苦涩了,这是要开战吗?

    “二爷,洋人不寻衅,咱们岂可先寻衅?”

    礼送德国人回胶澳,不许德国人的铁路、矿场开工,这就意味着要开战啊!这样的责任,杨士琦是担不起的。

    “杏城,老子就是要在胶州给天下官员立个典范,自津沽战后。咱们可以与诸洋鬼子平起平坐了!

    修铁路这事儿,老子不许任何人挡道,你也一样,挡了老子的道,老子管他是谁。必杀他满门!

    你若是觉着自己不成,让袁世凯来!”

    就跟说的一样,无论是修河、修路还是做买卖,李大成都当做是一场战争,战略他拿出来了,谁执行的不好。他就会军法从事。

    有了李大成的命令,詹天佑那边进展很快,七天的时间,就将铁路所需物料,运抵了胶州货场。而德国人那边,却在经历着严冬,自津沽大战之后,德国人在山东全线受挫,铁路停工、矿场停工,胶澳唯一可以运转就只有运送物料的列车了。

    德国人派往各地的工程人员、护路队,也被振威军送回了胶澳,因为津沽一战的缘故。胶澳的德国人本就在收缩防御,外面的军队并不多,最多的也就是几十人的小队而已。被几千人围住,他们自然是不会反抗的。

    除此之外,齐世铎的人马也在《胶澳边界合同》所议定的大清国土之内建了阵地,将胶澳租借地给封锁了。

    这些消息没有传的沸沸扬扬,胶济铁路以及各处矿场,大多都在停工之中。所余的技术人员以及护卫人员不过几百人而已,没有武装冲突。没有人传播消息,这事儿也就成了李大成跟胶澳当局心照不宣的事情了。

    物料到齐之后。胶塔铁路全工段开始施工,对于胶塔铁路这个名字,李大成是不支持的,他的说法是码头支线,这样听来规模就小了很多,弄个胶塔铁路,传出去,人们还不知道会怎么揣测铁路的规模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