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不用我不成(二) (第2/3页)
了算,而不是胶澳的德国鬼子。他不同意,咱们就不建了
我倒要问问你,这是大清呢还是德国”
杨士琦第二个的问题,让李大成有些恼火,虽说不认可大清,但这个时候,李大成也不得不说上一句咱的大清,咱是大清的百姓。
杨士琦官宦之后,他跟杨士骧兄弟算是正经身居高位的官二代,如此惧外还了得无论是大清、北洋还是民国,杨士琦这样的人,都属于是精英阶层,德国人不可怕,小日本不可怕,诸洋鬼子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这群人有洋鬼子说了算这样的想法
精英的脊梁断了,一国的脊梁也就断了,听了杨士琦的第二个问题之后,李大成在想,自己是不是要在大清覆灭的时候大杀一场呢杀绝大清所有的官宦人家,将这些所谓的精英阶层全部葬送掉呢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李大成也在谋划着事情的可行性,若是振威军能在东三省站住脚,并打的沙俄节节败退,有了一群悍匪般的振威军,做这个,难度不小但也不是无法做到,只是这样一来,杀的人就太多了,至少几百万数。
想了想杨士琦的跟脚,李大成按捺下了这个想法,所谓的精英阶层,能在上层社会站住脚,靠的是什么这才是关键,仔细的想了想之后,李大成得出的结论就是知识,无论是读圣贤书还是出国留洋,这些所谓的精英阶层所拥有的机会比普通百姓大的太多。
这个问题,他已经在解决了,医府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所在,医府建立之初,收拢的都是普通百姓的子弟,医府可不止是学医的所在,有了与诸洋鬼子的文化交流之后,学制造武器也可以在医府的,即便自己的振威军不动手,将来医府造就的这些人,也要跟所谓的精英阶层们争夺社会地位的,将这一阶层扫落尘埃这事儿,貌似用不着他李大成来做。
“二爷高见
可是要用山东的难民可这粮食从何而来山东的粮食还是不能自给的。”
自己的话,杨士琦没有听的进去,李大成也不计较这个,听不进去,他杨家也就到他们两兄弟这一代了,等医府的人崛起了,两个阶层对抗了,他们只有被打压的份儿。
“这话又白问了,咱们建的是什么海港南粮北运,用的又是什么。轮船你说粮食何来
咱们说干就干,你给袁世凯去个信儿,让他在山东发一道政令,各州府的难民。可以到胶州府来
另外让李鸿章找几个会建港的官员来,给参谋参谋,一个月的准备时间,两到四个月的施工时间,尽量在入夏之前完工”
一个简易的码头而已。无需多么的谨慎,老船家口中塔埠头的水情应该是可信的,只要不遇上海啸什么的,这临时码头是不会出问题的。
杨士琦的事儿是他自己的事儿,他听不进去,李大成也不多说什么,干自己的事儿才最重要,杨士琦的后路前程,与他李大成是没关系的,这样的人爱死不死。李大成没那闲心思去救一个注定跟自己走不到一起的人。
“二爷,这是否仓促了一些”
李二爷说干就干,全然不顾各方的反应,这在杨士琦看来是不应该的,这样的莽撞货,在官场还没混死,只是现在的时机不对而已听了李大成的说法,杨士琦心里,再一次疏远了两人之间的关系。
“仓促什么大冬天的你是有吃有喝的,山东的难民也一样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