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国如此人如是(一) (第2/3页)
“啐……俩儿没正行的玩意儿,你们在这呆着吧!”
桂顺一个二夫人,把孙家丫头喊得面红耳赤,轻啐了一口,孙家丫头摇曳生姿的走了。
“二爷,瞧二夫人这两步走的,恰似那湖边的杨柳随风摇,宛如教的吧?当年那丫头的步子,还是咱爷们儿教的呢!学的是宫里的步子。”
桂顺在背后一顿补刀,让孙家丫头不大不小的打了个趔趄,瞧她回头一瞥的泼辣模样,应该是恨上桂顺了。
“真走了?桂哥,给咱弄袋烟。”
见孙家丫头穿过了月亮门,李大成的双眼一亮,自津门回来之后,因为咳血的缘故,起居被限制了,吃喝无酒肉,这嘴里不是味道。
“别呀!您这伤要紧!”
给李二爷弄烟的事儿,桂顺之前干过,结果让宛如、孙家丫头好一顿指责,这黑锅他是背不起的。
“也罢!密谈进行的如何了?”
孙家丫头一走,周围的人也跟着走了,身旁没了闲杂人等,李大成也就问起了正事。
李鸿章嘴上说着听李大成的,可李大成不可能去指挥李鸿章做什么,真指挥怕是也指挥不动,李鸿章可不是三岁小孩,做事自有原则,指望着李鸿章跟桂顺一样言听计从,那是不可能的,密约之事,李大成只能大体说一下,具体如何操办,还得看李鸿章的。
“老二,李鸿章这老头可是真有本事啊!
他一句话,洋鬼子怡和洋行、德和洋行、旗昌洋行的大人物都到齐了,英美德三国的和谈代表,在老李面前也跟三孙子没两样,那一个个的,就差给老李嘬那话儿了。”
跟着李鸿章筹备密约的事儿,桂顺可真真是长了大见识,平日里吆五喝六的洋鬼子们,在李鸿章面前那叫一个乖巧。这本事确实值得佩服。
“桂哥,你知道洋鬼子为什么怕李鸿章吗?”
密约的结果,也基本上是定局,沙俄入寇东三省,对大清而言合纵连横之势已经成了。只要李鸿章按照自己安排的步子来,由不得英美德三国不入糓,牵扯到了数以亿万计的财富,有些人未必不能影响这三国的政局,怡和、德和、旗昌三家洋行的人到了京师,这样的影响恐怕已经在暗地里开始了。
“这个么……洋鬼子不是怕李鸿章这个人。而是李鸿章能跟他们缔约,李鸿章手里攥着大把的利益,他们怕李鸿章不按他们的路子来。
老二,这话对吗?”
能说出这话,桂顺就有资格主导大清的外事了。赞许的点了点头,李大成对桂顺竖起了大拇哥。
“桂哥,不简单啊!一语中的!
洋鬼子看中的正是利益二字,别看洋鬼子的使节们在咱们的地盘人五人六的样子,但是,能来咱们这边的洋鬼子,多是在他们国内混不出人样的货色,使节之中除了驻华公使那一小撮人。厉害的人物不多!
洋鬼子国内的政局与咱们不同,在西洋各国,皇帝、王爷也就是那么回事儿了。真正说了算的,是那些手里攥着大把银子的商人,钱能通神,西洋的那些大商人,通过手里的钱财,可以主导一国的政局。就是他们各国的女王、皇帝,见了这些大商人。也要礼让三分的。
在大清做洋务,你只要能联系上西洋的这些大商家。就无往而不利!
何为大商家呢?欧洲的银行家!美国的实业家!
欧洲的银行家怎么拉拢呢?他们就是放印子钱的,借款就能拉拢!
若论实业家,美国的首屈一指,这撮人与欧洲的银行家也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石油、钢铁两大行业是关键,石油这东西,就是灯油,除了做灯油用之外,还能驱使轮船、火车;钢铁就更简单了,造船、造炮、铺设铁路,无一不用到钢铁。
桂哥,听了这些,你以后若是主持洋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